北社诗社

 找回密码
 注册北社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北社 诗社 诗词
《北社集》正式发布中国北社诗社社友名录中国北社诗社章程新人入社申请参考
楼主: 无剑

【社人访谈】采访霍山梦鹤、而为斋主先生、文森先生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5-4-23 21:16:42 | 显示全部楼层
<>(霍山先生又从容得走到采访的镜头前)</P><>  霍山先生临晨的一番妙语连珠,果见其豪爽。</P><>听先生一席话,知道诗人性格是镌刻其诗歌品德的首要原因,先辈的优秀精神遗产也是诗性熔炼的必要因素。</P><>那么请问先生:您认为当今的诗歌主流定位何在,今天的诗歌功用又何在呢?</P><>(笑着将话筒递给先生了,满座的目光为您看齐啦:)</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4-23 22:28:23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修理地球者</I>在2005-4-23 16:26:36的发言:</B>
入门不容易.有很深感触,</DIV>
<>确实如此。修先生后生可畏。</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4-23 22:41:36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梦落疏篱</I>在2005-4-23 17:53:16的发言:</B>

<>对霍山老师我一直是用仰视的目光。读了访谈,觉得仰视的目光里,从此少了一点畏怯:华而不躁,大而不空,长者风范,令人感动。</P></DIV>

梦君是我们北社的深闺大秀,难得的才女佳人。你的作品我在喜欢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4-24 11:32:0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幸与无为斋主先生相邻,已经是多有进益了。</P><>先生性情豪放,亦真亦谐,没有丝毫大家傲气,平和近人!</P><>白衣一直深为感动呢。此言绝无丝毫的夸大成分,白衣可负法律责任 :)</P>[em01][em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4-24 13:50:58 | 显示全部楼层
< 0cm 0pt; TEXT-INDENT: 21pt; mso-char-indent-count: 2.0?><FONT size=4>    哈哈,本来是等着挨板子的,看来无剑先生宽恕了学生,免遭手掌之苦。不过连篇的作业还是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FONT>
<><FONT size=4></FONT>
< 0cm 0pt; TEXT-INDENT: 21pt; mso-char-indent-count: 2.0?><FONT size=4>    无剑君今天交给的话筒太沉重,我确实把握不住。所提的两个问题,就在下这只井蛙而言实在难于回答,应该交给宣传部门或者学术权威抑或公众去回答。这个问题事关全局,事关方向,一隅之夫无从发言。如果诸诗友感兴趣的话,讨论讨论也当无妨。

    我想围绕这一话题,下面谈点看法:
</FONT>
<><FONT size=4></FONT>
<><FONT size=4></FONT>
< 0cm 0pt; TEXT-INDENT: 21pt; mso-char-indent-count: 2.0?><FONT size=4>    作为一种文学体裁,诗歌将继续占有其应有的位置,且正在与时复兴。在文学艺术百花园中,诗歌始终以其耀眼的丰姿玉立于众芳之中。诗歌作为一种体裁,它的形成历史久远,早于绝大多数其它文学题材。它特有的形态,不会被其它任何体裁所替代,尤其在我们这个泱泱诗国。唐代是中国诗歌史上的黄金时代,唐诗是古代诗歌发展的颠峰,那时群星灿烂,百花秀妍。有云,升平岀诗人,盛世多诗篇。唐诗的繁荣兴旺,正是植基于唐朝的政治经济及思想文化的昌明繁盛。那么,当今中华民族正处于全面复兴时期,诗歌的复兴必在其中,从这<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0 </FONT>多年来的情形看,正是如此。
</FONT>
<><FONT size=4></FONT>
<><FONT size=4></FONT>
< 0cm 0pt; TEXT-INDENT: 21pt; mso-char-indent-count: 2.0?><FONT size=4>    作为一种文学体态,近体诗与新体诗将会共存共荣,并驾齐驱。新诗(自由诗)作为一种新的诗歌体态,它产生并发展于近现代,由于其在近诗词中植入了部分散文的基因,体现岀其生机与活力。有人说新诗将替代近体诗,其实不然。理由至少有三:一是近体诗词,唐诗宋词已成为民族诗歌的精华,国粹,历经时代的洗练;二是骡子不替马驴,植入驴和马的基因后生成了骡,尽管骡子很有活力,但骡就是骡,马驴终究是马驴。正如宋词的产生与发展未使唐诗消亡一样;三是,如我上面所说,随着中华民族的整体复兴,人们崇尚文雅,而恰恰唐诗宋词正是品味。所以我说近体诗与新体诗将会共存共荣,并驾齐驱。
</FONT>
<><FONT size=4></FONT>
<P><FONT size=4></FONT>
<P 0cm 0pt; TEXT-INDENT: 21pt; mso-char-indent-count: 2.0?><FONT size=4>    就人群而言,两头大中间小的现象显露。所谓的两头大中间小的现象,指的是青年学生人群和退休老年人群这两头,中间应指中年及专业创作人群。据我观察,当今热以诗词写作的主流人群,不管是在各地诗社还是在网络论坛,主要的群体是离退休人员,再就是学生群体。这二类人员已形成当今诗词创作的主流群体。其实这并不是一种好的现象。
</FONT>
<P><FONT size=4></FONT>
<P><FONT size=4></FONT>
<P 0cm 0pt; TEXT-INDENT: 21pt; mso-char-indent-count: 2.0?><FONT size=4>    就载体而言,网络论坛和诗社刊物已成为诗词的主流载体。诗词毕竟是一种阳春白雪,它有它的鲜寡处,远远不及小说、散文那样吸引人群。特别是在当今的经济社会,百业讲求经济效益,出版诗词自然难求其经济效益,出版商当然不会舍其利而行之。这样只能是以趣而谋,难免形成当前之局面,即各地诗社刊物和网络论坛就任担纲,成为主流载体。
</FONT>
<P><FONT size=4></FONT>
<P><FONT size=4></FONT>
<P 0cm 0pt; TEXT-INDENT: 21pt; mso-char-indent-count: 2.0?><FONT size=4>    就其主旨而言,<FONT color=#0000ff>倡导绿色诗词将会成为诗词创作的主流意识,即关注自然,关心人文,关爱社会。以人为本,为社会服务,关心绿色环保是人们的共识,那么诗词创作当然会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取之成为自身的意识流。</FONT>无剑君所提之问题,所谓的诗词主流定位,也许就是这一问题。
</FONT>
<P><FONT size=4></FONT>
<P><FONT size=4></FONT>
<P 0cm 0pt; TEXT-INDENT: 21pt; mso-char-indent-count: 2.0?><FONT size=4>    关于今天的诗歌功用又何在呢?这个问题,就我感觉而言,诗歌的功用可分两方面来表述:</FONT></P>
<P 0cm 0pt; TEXT-INDENT: 21pt; mso-char-indent-count: 2.0?><FONT size=4>    一方面,对社会,对他人而论,诗歌的功用与其它文学体裁没有什么大的区别。也就是一张觜,一点文墨,一种思想,告之以人的功用,也就是人们通常说的“工具”,一种舆论工具。</FONT></P>
<P 0cm 0pt; TEXT-INDENT: 21pt; mso-char-indent-count: 2.0?><FONT size=4>    另方面,对自己而言,诗歌的功用也许在于:</FONT></P>
<P 0cm 0pt; TEXT-INDENT: 21pt; mso-char-indent-count: 2.0?><FONT size=4><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1</FONT>、提高文学素养。诗词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言简意蕴。它是三秋之树,先繁而后简,它是宫中皇后,亿中择一,它是文中之文,雅中之雅的文体,非博学难为,非才高难就。所以学诗写诗研究诗的过程就是自身文学深造的过程;</FONT></P>
<P 0cm 0pt; TEXT-INDENT: 21pt; mso-char-indent-count: 2.0?><FONT size=4><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2</FONT>、陶冶意志情趣。作诗离不开风花雪月,江山社稷,踪痕履迹,江湖庙堂,人情世事。春之温情,夏之炽烈,秋之愁绪,冬之馨梦皆可撷入诗词,所以陶冶情致是诗词的一大功用;
</FONT>
<P><FONT size=4></FONT>
<P><FONT size=4></FONT>
<P 0cm 0pt; TEXT-INDENT: 21pt; mso-char-indent-count: 2.0?><FONT size=4><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3</FONT>、存留人生档案。一路人生一路诗,斑斑点点纪痕屐。诗的档案是最雅的档案;
</FONT>
<P><FONT size=4></FONT>
<P><FONT size=4></FONT>
<P 0cm 0pt; TEXT-INDENT: 21pt; mso-char-indent-count: 2.0?><FONT size=4><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4</FONT>、友交高山流水。以文会友是清高,而以诗会友更是优雅,通过诗歌酬唱欣赏,集会吟咏,自能广交天下朋友。
</FONT>
<P><FONT size=4></FONT>
<P><FONT size=4></FONT>
<P 0cm 0pt; TEXT-INDENT: 21pt; mso-char-indent-count: 2.0?><FONT size=4>    以上是不才窥见,错误之处大家斧伐。
</FONT>
<P><FONT size=4></FONT>
<P><FONT size=4></FONT>
<P 0cm 0pt; TEXT-INDENT: 21pt; mso-char-indent-count: 2.0?><FONT size=4></FONT>
<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size=4></FONT></P>
<P><FONT size=4></FONT>
<P 0cm 0pt; TEXT-INDENT: 21pt; mso-char-indent-count: 2.0?><FONT size=4>霍山梦鹤顿首
</FONT>
<P><FONT size=4></FONT>
<P><FONT size=4></FONT>
<P 0cm 0pt; TEXT-INDENT: 21pt; mso-char-indent-count: 2.0?><FONT size=4><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005</FO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4</FONT>、</FO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 size=4>24</FONT>

<P></FONT>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4-24 18:53:20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4-24 14:30:23 | 显示全部楼层
< 0cm 0cm 0pt">“幽幽泉台汝何之,检点遗篇几首诗。谁说而今人不在,依稀门角见玉姿。”此为陈毅元帅悼亡妻之诗,余甚爱之。中国现在正缺少文武兼修的人才。希望诗友们,在修文的同时,学一学武略。</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4-24 15:51:03 | 显示全部楼层
< 0cm 0pt; TEXT-INDENT: 21pt; mso-char-indent-count: 2.0?>作为一种体态,近体诗与新体诗将会共存共荣,并驾齐驱。新诗(自由诗)作为一种新的诗歌体态,它产生并发展于近现代,由于其在近诗词中植入了部分散文的基因,体现岀其生机与活力。有人说新诗将替代近体诗,其实不然。理由至少有三:一是近体诗词,唐诗宋词已成为民族诗歌的精华,国粹,历经时代的洗练;二是骡子不替马驴,植入驴和马的基因后生成了骡,尽管骡子很有活力,但骡就是骡,马驴终究是马驴。正如宋词的产生与发展未使唐诗消亡一样;三是,如我上面所说,随着中华民族的整体复兴,人们崇尚文雅,而恰恰唐诗宋词正是品味。所以我说近体诗与新体诗将会共存共荣,并驾齐驱。</P>< 0cm 0pt; TEXT-INDENT: 21pt; mso-char-indent-count: 2.0?>精辟的论述,同感~~~~~~~~~~~:)</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4-24 16:43:32 | 显示全部楼层
<>无剑只伸手,老霍才开张。</P><>这是个好的诗友交流平台,支持。</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4-24 20:08:18 | 显示全部楼层
几多言论确实精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4-24 23:12:31 | 显示全部楼层
<>好,霍山先生的谈话有浅入深,值得思索,虽侧面回答,足见先生大智慧啦。主持人得学习。</P><>那么请教先生,您认为怎样的诗才算得好诗,怎样的诗品才属上乘?毕竟,目前网络充斥学诗而为诗,和人而为诗,网络人品很难把握,虽然在作品中总能窥见作者洞心。</P><>喝今年的第一遍茶</P><>呵,先润润喉咙:))</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北社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北社诗社 ( 粤ICP备13049926号 )

GMT+8, 2024-5-3 03:29 , Processed in 0.01811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