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社诗社

 找回密码
 注册北社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北社 诗社 诗词
《北社集》正式发布中国北社诗社社友名录中国北社诗社章程新人入社申请参考
查看: 28721|回复: 161

【社人访谈】采访霍山梦鹤、而为斋主先生、文森先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4-22 21:21: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樱林花主 于 2015-10-6 14:22 编辑

<P>应社长梅庐兄一约,不才无剑在这儿当一回主持。</P>
<P>先请教霍山梦鹤先生,大家知道您有从军经历,而从您的文武双修来看,是什么魅力的吸引让您变成一名优秀的诗人?</P>
<P>(话筒递给先生了)</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7-19 18:41:12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4-26 19:26:05 | 显示全部楼层
<>两天不见,又是一番滋味,呵呵。主持人辛苦,霍山梦鹤先生更辛苦,许是又深夜挑灯夜战,多注意身体。</P><>这样的采访要一直进行下去,在学术上广泛的展开讨论,以期进益。在过程中,我们探索新的采访方式,大家努力。</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4-22 21:35: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樱林花主 于 2015-10-6 14:22 编辑

<P>1,2,3,4,5,6,7。</P><P>我们等的好着急</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4-22 21:44:06 | 显示全部楼层

采访霍山梦鹤先生 [注意]

<>    这个访谈话题我们上周商定,由于我时间有限,昨天也来去匆匆,没有和霍山梦鹤先生、白衣卿相先生、毓秀先生以及无剑先生草拟文字,我先霍山梦鹤先生身前说上一说,呵呵。</P><>    此次活动将贯穿北社始终,经中国北社理事会基本决议研究,议无剑先生为访谈活动的第一主持人,采访前期主要限于中国北社内部社员。根据以后的发展情况,通过主持人的艺术魅力可以翻新、寻求其他的采访形式,做到其乐融融,做到谈笑间,挖掘诗词内蕴。通过这样的活动,旨在诗词诗品上的交流探讨,突出中国北社社员的诗词定位,以期营造中国北社的学术氛围。学术,诗社之生命力也!</P><>   采访伊始,应从大家开始,无剑先生眼力非凡,霍山梦鹤俨然诗学大家,此番采访定当精彩不断!期待……</P><>   赘叙繁多,梅庐不必多言,请看:霍山梦鹤闪亮登场</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4-23 12:11: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樱林花主 于 2015-10-6 14:22 编辑

<>当重新开一个版面,一是有场合,才规范</P><>二是,总置顶,不宜过多</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4-23 12:21:50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石心木人</I>在2005-4-23 12:11:38的发言:</B>

<>当重新开一个版面,一是有场合,才规范</P>
<>二是,总置顶,不宜过多</P></DIV>

也在考虑这个问题,在第一期的采访期间,我们有时间考虑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4-23 14:09:54 | 显示全部楼层
< mso-char-indent-count: 21pt; 2.0? TEXT-INDENT: 0pt; 0cm><FONT size=3>哈哈,看到了,诚惶诚恐!只好试试。</FONT></P>
< mso-char-indent-count: 21pt; 2.0? TEXT-INDENT: 0pt; 0cm><FONT size=3></FONT></P>
< mso-char-indent-count: 21pt; 2.0? TEXT-INDENT: 0pt; 0cm><FONT size=3>    首先我应当称赞梅庐社长设置这个栏目的举措,他将为全体同仁互相交流开辟了场所,提供了机会。同时,热烈<st1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祝贺无剑">祝贺无剑</st1ersonName>君担纲荣任《社人访谈》主持,仅凭无剑君的学识才干与勤奋敬业,就一定能把这个栏目办好。我想无剑君主持绝不会亚于赵忠祥、崔永元,也许就是我们北社的赵忠祥、崔永元。</FONT></P>
< mso-char-indent-count: 21pt; 2.0? TEXT-INDENT: 0pt; 0cm><FONT size=3>    不过,我要说,无剑君毕竟不如赵忠祥、崔永元。假如是赵忠祥、崔永元,绝对不会将而为斋主、弗庵、白衣卿相、清风斋主人……等等诸多社员诗友不先点,而点上我这个笔拙口讷的“半桶水”来叫场子。再看看其所提之问题,什么“文武双修”啦,什么“优秀”、“诗人”的,一下子就把采访对象挟到霓虹上去了,就不怕把人甩死!</FONT></P>
< mso-char-indent-count: 21pt; 2.0? TEXT-INDENT: 0pt; 0cm><FONT size=3>    话筒递过来了,且在众目睽睽之下,真令我惶惶然不知所措,接之音黯,却之失恭,只好惟命是从。再说都是自家人,即是拙露,大伙也会掩着。</FONT></P>
< mso-char-indent-count: 21pt; 2.0? TEXT-INDENT: 0pt; 0cm><FONT size=3>    不少朋友都对不才特别关爱,知道在下曾经入伍从军。无剑君问“是什么魅力的吸引让您变成一名优秀的诗人?”,我想准确一点的问,应该是什么原因使我与诗词结缘的。</FONT></P>
< mso-char-indent-count: 21pt; 2.0? TEXT-INDENT: 0pt; 0cm><FONT size=3>    有话说,军队是个大熔炉,其实一点不假,它特别能造就人。修武自不必说,是其属性使然。修文,其实也是军队赖于生存的另一个不可或缺的条件。文武实为一体二臂,缺一不可。毛泽东曾经说过:“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打胜仗的。”军队的精灵在于谋略,而谋略源于赖于文化。</FONT></P>
< mso-char-indent-count: 21pt; 2.0? TEXT-INDENT: 0pt; 0cm><FONT size=3>    至于谈到我自己,学武也学文倒也是实情。就武来说在同事战友中总还能争上点名次。就文而言,我崇尚儒将,自然在习文上愿意多费点精神了,加之时势所造,当时我这个高中生也算是个高才生了,凡是与文字有关的东东自然会摊上你,什么黑板报、新闻报道、请示报告、总结材料,你不写谁写?这样熬更守夜,茶浸烟熏,新媳慢慢熬成婆,钝笔慢慢往尖磨。</FONT></P>
< mso-char-indent-count: 21pt; 2.0? TEXT-INDENT: 0pt; 0cm><FONT size=3>    说到诗,称诗人我不敢当,优秀更是谈不上,情有独钟倒是实话。回视缘由,也许岀之于此:</FONT></P>
< mso-char-indent-count: 21pt; 2.0? TEXT-INDENT: 0pt; 0cm><FONT size=3>    民歌的陶熏催生我诗的胚芽,培植我的爱好,形成了思维惯性。诗源于生活,诗源于民间,这是不争的事实。最早的《诗经》中的十五国风,绝大部分是东周后到春秋中叶来自民间的歌谣。从民歌发展到格律诗,到唐代达到登峰造极的境地。客家群体早期从中原迁徙到南方,因长期的故步自封,保留着大量的唐宋中原文化习俗。山歌就是其文化习俗的遗产之一。客家山歌风雅特性明显,赋比兴手法常用。家乡山民喜爱山歌,劳动闲暇、年节假日、红白喜事、集市约会,每每都可听到山歌溜溜。我自小就受这样的文化氛围陶熏,顺耳听听,音韵留耳,随口哼哼,词句生口,潜移默化,赤之于朱,生成爱好,养成思维。俗话说:“三朝定终生”,“河山易改,秉性难移”,一旦形成了惯性,就一发不可收拾。这也许是其一吧。</FONT></P>
<P mso-char-indent-count: 21pt; 2.0? TEXT-INDENT: 0pt; 0cm><FONT size=3>    诗自身的魅力当是引诱我爱上诗的另一个缘由。诗词是文苑中一丛艳丽夺目的牡丹花,蜂追蝶舞,自因其之“风”姿绰约;诗词又是文苑中的一颗阿娜婆娑的梧桐树,引鸾招凤,自因其之“雅”韵依依;诗词还是文苑中的的一株苍劲蓊郁的高山松,鹿绕鹤翔,自因其之“颂”咏足堪。我感觉诗词既文且雅,既舒放且含蕴,玲珑剔透,灿若明珠。所以文海浩瀚,波涛万顷,我唯情独钟于诗词这朵浪之琼花。</FONT></P>
<P mso-char-indent-count: 21pt; 2.0? TEXT-INDENT: 0pt; 0cm><FONT size=3>    其三,作为军人当有军人的气质,老一辈将军们早是神往意倾的楷模。毛泽东、朱德、董必武、陈毅、叶剑英一代儒将风采印之于脑、刻之于心。当然包括倾慕于他们的诗歌辞赋。这不能不说是一魅力的引诱。</FONT></P>
<P mso-char-indent-count: 21pt; 2.0? TEXT-INDENT: 0pt; 0cm><FONT size=3>    胡诌一通,不知是否答非所问。我要感<st1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谢无剑">谢无剑</st1ersonName>君这位老师给我岀了考题。题,学生倒是答了,及格与否,不得而知,还望诸诗友指引。</FONT></P>
<P mso-char-indent-count: 21pt; 2.0? TEXT-INDENT: 0pt; 0cm><FONT size=3></FONT></P>
<P mso-char-indent-count: 21pt; 2.0? TEXT-INDENT: 0pt; 0cm><FONT size=3>                                                                                                 霍山梦鹤顿首!</FONT></P>
<P mso-char-indent-count: 21pt; 2.0? TEXT-INDENT: 0pt; 0cm><FONT size=3><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2005</FO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4</FO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3</FONT></FONT></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5-27 0:25:10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4-23 14:39:18 | 显示全部楼层
<>走到这里,禁不住就想起霍山先生先前做的一番精彩的讲述,一直来,颇有同感,于些许不明问题也能了然于心了,受益大焉。今天引来,大家一同看顾,呵呵:</P><>    诗,对之于我,到目前为止,只能叫学,还达不到写的境界。写,是大诗人、大作家的事。回顾起来,我学诗大体是因为我受到过四次刺激,遇到过四位老师,才有今天的学业。

    我是客家人,客家人喜欢唱山歌,山歌里有诗的成分、诗的韵味。如老少对唱(选一),少年:“你莫嫌涯(我)鬼灵精,细仔做事还过精;葛藤细细缠大树,秤砣轻轻压千斤。”老人:“你莫嫌涯年纪老,老树劈柴过(更)耐烧;年三十晚放落灶,一直烧到初一朝。”耳濡目染,自小喜欢听山歌,听的多了,其声其韵自然潜之心田,慢慢学写山歌。那时不懂诗,以为诗就是山歌,山歌就是诗。不管怎么说,山歌给我于学诗的启迪,给我于学诗的荷尔蒙。我学诗受到的第一次刺激和第一位老师,正是这山歌、这山民。

    我受到的第二次刺激和第二位老师,嘻嘻,真有点不好意思说呢,嗨!算了吧,说就说了吧,告诉你们我受到的第二次刺激和第二位老师是书信和一位心爱的姑娘。我那时谈恋爱那有现在很多年轻的诗友(包括古道西风)那样的幸福,什么人约黄昏花前月下,什么手机QQ彻夜长聊。我那时靠的是书信,人隔千里,真是家书抵万金啊!但有一点我们是共性的,那就是爱表露自己的才华,只要能把树上的鸟诱下来就是你的本事。我觉得文化就是最好的诱料,而诗又是诱料中之精品。于是乎管它是诗还是山歌,尽量写文雅一点就是了,一封书信几首诗,好家伙,几年下来《两地书》订了八大本,其中诗词一大摞。当然,这位姑娘我不说你们也知道,就是我现在的太太。而诗词也成了恋爱的副产品。

    后来,开放了,1985年我部队驻地的市文联成立诗社,邀请我参加。我一股热情,一股脑儿往上递诗稿,朋友告诉我说:“你这稿子啊,文字很美,意境很好,但很难说是诗”。我说:“怎么不是诗啊,我可是靠这诗把人家姑娘都骗来的啊!”他说:“我说的诗是指格律诗啊。”我说:“我是对着毛主席的诗写的啊!”唉!说来真叫悲惨凄凉,我那时真的没现在很多年轻的诗友(包括古道西风)那样的幸福,到处是老师,到处是书籍。实话说了吧,我是高中没念完,就碰上“史无前例”,接着从了军,所谓的老三届。我自小喜欢诗词,但是无人可师,无处可找诗词写作书籍,唯一的教科书就是毛主席诗词。所以自己对着毛主席诗词,什么《七律》《七绝》的,什么《沁园春》《水调歌头》的,揣摩着一首有几句话,一句有几个字,押个韵什么的。那里知道什么平仄对仗,什么《平水韵》啊。说来也巧,在那次朋友说了我后不久,我竟然在另一朋友的杂物房里发现了一本中华书局出版社1962年版王力先生的《诗词格律》一书,真令我惊喜若狂,如获至宝,于是就这样学了起来。所以,我受到的第三次刺激和第三位老师是诗社和王力先生及诗社众诗友,而严格来说王力先生才是我学格律诗词的第一位老师。在后来的一段时间里,参加中华诗词学会和省中华诗词学会,使学诗的路子不断拓宽。

    说到我受到的第四次刺激和第四位老师是在三年前,从偶尔进入QQ论坛到后来的浏览涉足于各诗词论坛了。这不能不说是有一次刺激和拜师。

    至于谈到新诗,实话说,我的兴趣不浓,写过,不多。我宁可写散文也不爱写长短句。我感觉其文雅莫及诗词(近体以往),明白不如散文。特别许多新诗写得淡如口水,浓若浆糊,清似溪水,蒙过迷雾,很难刺激我的六根,所以我兴趣不浓(当然喜欢新诗的朋友自有其美的感觉和享受,自会乐于其中)。

    至于近体诗与新诗的异同可能三两句话说不清,我的感觉它们最大的同应是在体裁的本质上都是诗,就是说,诗的基本要素二者均具存,如音节的抑扬顿挫、型句的短小精悍、句脚施押韵、色空赋比兴等等;它们最大的异应是古与新,束与放,严与宽的区别。

    说到诗歌与人生的关系,应该说诗歌与其它任何物事一样,与人生都有一定的关系。我的感觉诗歌对人生也许会起到这些方面的作用。一是催化剂之作用。诗歌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它能催生你的形象思维,善于思考,剖析世象的哲学智慧;催生你的能文善赋,能说会道,能言善辩的文学艺术才干;催生你的温文尔雅,博大精深的气度;催生你的清高自敛,除尘清污,仁者爱人的高尚情操。二是润滑剂之作用。人生就像一部向前运转的机器,不断产生着喜怒哀乐悲酸甜苦辣涩,而诗词可在其中起润滑的作用。同时诗词还是兴奋剂,也是催眠剂,总之诗词于人生有着一定的关系。

    谈到诗品与人品的关系。这一问题很多人都谈到过,我同意这些关系的看法:首先是表里关系。诗品为之表,人品为之里,通常说的文如其人,诗如其人,有其人必有其文,有其人必有其诗;人品可作用于诗品,而诗品又可反作用于人品。其次是涵养关系。人品为涵,诗品为养。人之素质可直接影响着诗之品质;通常说为诗可修身养性,所以诗词写作的过程,也是人培养性情的过程,互为作用,互为影响。
</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4-23 16:26: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樱林花主 于 2015-10-6 14:22 编辑

入门不容易.有很深感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4-23 17:53: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樱林花主 于 2015-10-6 14:22 编辑

<P>对霍山老师我一直是用仰视的目光。读了访谈,觉得仰视的目光里,从此少了一点畏怯:华而不躁,大而不空,长者风范,令人感动。</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北社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北社诗社 ( 粤ICP备13049926号 )

GMT+8, 2024-4-30 00:37 , Processed in 0.02019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