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社诗社

 找回密码
 注册北社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北社 诗社 诗词
《北社集》正式发布中国北社诗社社友名录中国北社诗社章程新人入社申请参考
楼主: 三峡纤夫

[名联赏析] 每日一联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9-8 00:35:36 | 显示全部楼层
袁枚《随园诗话》载,清乾隆进士蒋起凤有一诗联云:“人生只有修行好,天下无如吃饭难。”后不知何人将其改作对联,曰:
人生惟有读书好,
天下无如吃饭难。

此联仅将蒋联之“只”改作“惟”、“修行”改作“读书”,境界便大不相同。此种将别的诗词联句改动一下便出新意者,谓之“脱化”。
“人生”二字,或作“世间”。“间”与“下”均为方位词,对得更工。但世间即是天下,有合掌之嫌,似又不可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9-9 00:14:39 | 显示全部楼层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有句云:“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清末,聂伯毅换下其下句以言袁寒云曰:
白日放歌须纵酒,
黄金散尽为收书。

下联亦成句,只未详出自何人。
又梁羽生任香港《新晚报》编辑,或投一联云:
白日放歌须纵酒,
黑灯跳舞好揩油。

下联形象地反映了香港舞场情况。揩油,借喻越轨行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9-10 23:45:52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古以来,有关中秋节的对联不少,其中大多在“中秋月”上做文章。
  中天一轮满,秋野万里香。
  这是“鹤顶格”对联,即藏头联,虽不现“月”字,但“一轮满”已点出月满时的景观。
  大家熟悉的对联还有:
  人逢喜事尤其乐,月到中秋分外明。
  几处笙歌留朗月,万家萧管乐中秋。
  地得清秋一半好,窗含明月十分圆。
  这三副对子皆写得清新可读。
  半夜二更半,中秋八月中。
  这是明末清初文学家金圣叹作的对联。相传,金圣叹到金山寺闲游,寺宇长老出对子难他:半夜二更半,金圣叹一时对不上,不欢而去。后来,他因哭庙案被杀,临刑时,正是中秋佳节,他猛然想起长老的出句,对出了下联。历史上称为“生题死对”。
  与此联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
  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
  今宵年尾,明日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
  一群书生,在中秋节欢聚一堂,饮酒赏月,其中一个秀才出上句,让大家对下联。结果无人对上。到了除夕夜,这群书生又相聚饮酒守岁,还是那位秀才对出了下联。中秋夜出句,除夕夜成对,被称作“中秋出句年尾对”。
  一夜五更,半夜五更之半。
  三秋八月,中秋八月之中。
  过去,一夜分为五更,两小时一更;古称秋季三个月为“三秋”,即初秋七月(孟秋),中秋八月(仲秋),晚秋九月(季秋)。这一联是明代大学士杨廷和(1459—1529)父子的杰作。相传杨廷和8岁那年,有一次,他父亲与客人对饮到深夜,出上句让客人对,可是无人对出,在一旁的小廷和随即应对,语惊四座。
  冬至冬冬至,每冬先寒节而至。
  月明月月明,按月以圆时愈明。
  清代徐稚小的时候,老师出上句,他对出下句。“月明”指每月十五,有时也用来指“中秋”与“冬至”相对。
  中秋赏月,天月圆,地月缺。
  游子思乡,他乡苦,本乡甜。
  “地月缺”指人不团圆。中秋节又称团圆节,每逢佳节倍思亲。
  唐代诗人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中有一名句:“天若有情天亦老”,有人以为是绝对,后来曼卿对“月如无恨月常圆”,可谓天衣无缝。
  厦门虎溪岩是赏月胜地,“虎溪夜月”是厦门名景,对曰:
  虎踞迎风爽,溪流印月清。此联也属“鹤顶格”。
  东林寺也有一对联: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星。意境甚为辽阔高远。
  赏月佳处杭州西湖,平湖秋月处有一对联:
  静观万物,欲平天下有如湖。
  佳景四时,最好秋光何况月。
  重庆巫峡瑶上有一副妙联:
  月月月明,八月月明明分外;
  山山山秀,巫山山秀秀非常。
  此联运用叠字手法写出了“月到中秋分外明”的特色,与巫山秀色为内容的下联相对,堪称工整自然,珠联璧合。
  上海豫园得月楼联:
  楼高但任云飞过;
  池小能将月送来。
  联中阐明“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通过对联的欣赏示人以哲理。
  台湾阿里山古月亭联:
  满地花阴风弄影;
  一亭山色月窥人。
  全联对仗既工且含无穷韵味。“弄”、“窥”两字用得恰到好处,最能传神。
  杭州西湖水月亭联:
  水凭冷暖,溪间休寻何处来源,咏曲驻斜晖,湖边风景随人可;
  月自圆缺,亭畔莫问当年初照,举杯邀今夕,天上嫦娥认我不?
  此联典雅明丽,富于想象力。
  清朝有个才子施伯雨,自幼聪颖敏捷。有一年中秋节,其父携其出游,夜宿临江一楼。翌晨黎明入山,宿雾未霁,适有其父一文友同游,遂出上句:
  “山径晓行,岚气似烟,烟似雾。”
  让小施续对。小施当即对出:
  “江楼夜坐,月光如水,水如天。”
  用水来比喻月光皎洁明亮之色,真是联功不凡!
  据说,有一年中秋夜,苏小妹随兄东坡及佛印和尚泛舟赏月。小妹出上联:
  “五百罗汉渡江,岸畔波心千佛子。”
  佛印和尚望望圆月后对道:
  “一个美人映月,人间天上两婵娟。”
  最妙的是把苏小妹倒映在水中的窈窕身影描写出来了。
  明末清初的戏曲理论家李渔有一次游览扬州桃花庵,好客的方丈与李渔同登绎经台赏月。两人兴致勃勃,边赏月边作对。方丈道:
  “有月即登台,无论春夏秋冬。”
  李渔对:
  “是风皆入座,不分南北东西。”
  方丈又出上联:
  “天尽山头,到了山头天又远。”
  李渔对:
  “月浮水面,撬开水面月还深。”
  普普通通的自然现象,一经诗化,便使人感到格外优美。
  清代,有李北水和张南月于中秋登楼赏月。李北水眼望北斗出上联:
  “北斗七星,水底连天十四点。”
  上联巧妙嵌入“北水”之名。张南月忽见楼顶孤雁飞过,对出下联:
  “南楼一雁,月中带影一双飞。”
  下联嵌入“南月”之名,异曲同工,回味无穷。
  现代大文豪郭沫若,在童年时就很有才气,但是他很调皮,曾与同伴去偷摘桃子吃。有一年中秋节他与小伙伴在一起赏月时,童友吟一上联戏笑他:
  “昨日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
  文思敏捷的郭沫若看看中秋圆月当即回敬:
  “他年攀桂登月宫必定有我。”
  一来一往针锋相对,对仗工稳自然,真是“天生的一对”!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每逢中秋月圆之夜,海峡两岸不知有多少离散的亲人仰望明月,勾起盼统一、思团聚的切切之情。有一去台人员中秋撰联思亲:
  “中秋赏月,天月圆,地月缺;
  游子思乡,他乡苦,本乡甜。”
  联语中的“地月缺”隐指人不团圆。中秋节乃除夕、元宵之后的中国人的又一团圆节,每逢佳节倍思亲,谁不盼望天上月圆,家人团圆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9-11 20:36:44 | 显示全部楼层
相传清代一捐官,不通文墨。到某地担任主考,不能阅卷,便将考生号码写置筒中,先出者为第一,依次类推,直到名额检满为止。有人作联嘲之云:
尔小生论命莫论文,碰!
咱老子用手不用眼,摇。

    联语仿主考官的口吻来写,是为假称,又重言“论”、“用”。“碰”、“摇”二字尤其使人觉得滑稽。
此联尚有另一版本。“尔小生”作“尔等”,“咱老子”作“吾侪”。这个版本显得更雅,但“尔小生”与“咱老子”带点粗野,更能表达这位主考官的真面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9-12 12:45:02 | 显示全部楼层
《奇趣妙绝对联》云,旧时有一文人,因无钱贿赂而屡试不第,愤而弃文经商。一日在店堂挂一联曰:
主考秉公,公子公孙公女婿同登金榜;
旁加小注,谓凡应试不第者对上下联,该店聘为二掌柜。后有张生者,满腹诗书而名落孙山,返店时对出下联:
小生有怨,怨天怨地怨丈人不是朝官。
联语“公”字与“怨”字先连珠而后重言。上下联前后呼应,浑然天成,无情地揭露官场的黑暗腐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9-14 00:26:13 | 显示全部楼层
《奇趣妙绝对联》介绍,明代江西吉水人罗洪先,乃嘉靖年间状元。一次与友人乘船到九江,遇一船夫出联请对:
一孤帆,二商客,三四五六水手,扯起七八叶风蓬,下九江还有十里;
罗未对上。一直到一九五七年,佛山市工人李戒翎找九江香木材,托八七五六号轮船自十里二日运到。而一九四三年有人找此木材却整整一年才到货。有感于此,遂得下联:
十里运,九里香,八七五六号轮,虽走四三年旧道,只二日胜似一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9-15 00:37:46 | 显示全部楼层
《坚瓠集》载,清代朱亦巢幼善作对,其家附近田中有一巨石名石牛,旁有僧庵曰石牛庵。一日偶同父友某漫步至庵,某即出对曰:
石牛庵畔石牛眠,种得石田收几石?
亦巢对道:
金鸡墩上金鸡宿,衔来金弹值千金。
金鸡墩,亦当为附近地名。弹,谐蛋,语带双关。上下联皆嵌名,上联重“石”与“牛”,下联重言“金”与“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9-16 13:49:27 | 显示全部楼层
相传旧时有位学生想试探先生才学,傍晚时分,装着前来问字。时值先生关学堂门,学生出联云:
门内有才何闭户?
先生对曰:
寺边无日不逢时。
上联谓先生如果关门就是无才,下联言现在日已下山,本当关门了,学生你来得不是时候。两句都是寓意双关。而这种双关又是靠析字来实现的:“门”中加个“才”字正好是“闭”字,“寺”字边加个“日”字便是“時”(时的繁体)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9-17 07:31:07 | 显示全部楼层
《对联话》载,清代有施粥厂,施粥以济饥民。朱彝尊题一联云:
同是肚皮,饱者不知饥者苦;
一般面目,得时休笑失时人。


联语以对比手法写,颇合哲理。第二句之“饱者”与“饥者”、“得时”与“失时”为自对,“者”与“时”又为重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9-19 01:41:34 | 显示全部楼层
翘首仰仙踪白也仙林也仙苏也仙今我买醉湖山里非仙也仙

及时行乐地春亦乐夏亦乐秋亦乐冬来寻诗风雪里不乐亦乐


赏析:这是一副西湖“仙乐处”酒家的对联,上联在六个分句中的五个分句里,重复用了六个“仙”字,下联在六个分句中的五个分句里,重复用了六个“乐”字,把“仙乐处”从各个角度表现的很充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北社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北社诗社 ( 粤ICP备13049926号 )

GMT+8, 2024-5-2 16:27 , Processed in 0.016073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