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社诗社

 找回密码
 注册北社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北社 诗社 诗词
《北社集》正式发布中国北社诗社社友名录中国北社诗社章程新人入社申请参考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诗僮

[诗话] [原创]263聊天室讲座《诗经初探》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6-8-12 01:34:09 | 显示全部楼层

《诗经初探》第六讲

朋友们好,今天我们继续《诗经初探》的课题。上周五吟友例会聚饮时,曾谈及文人拮据,诗稿难以刊印;即便以微薄积蓄将半生诗詞印成集子,也是难以销售,只好免费赠送,言罢叹息,实心有不甘。

但是,书店若出售历代诗詞曲注释本,却每每旺销,而且其价近于天文数字,岂非怪哉?

诗僮以为:《唐诗》、《宋詞》、《元曲》就其文学成就已是登峰造极程度,今人无法企及;另外,今非昔比,现代诗詞因为植根的文学土壤和读者群体不同于古代,我们学诗不但要掌握古人的写作方式、语言习惯;还要跳出古人界定的种种束縛,使诗詞为现代服务。等你真正达到了这一步,却已是鬓发苍苍,垂垂老矣!弘揚国祽?这句口号,也就是说说容易。

当然,现代诗詞衰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出现今天这个局面,我们有些吟友食古不化,诗詞古拙难懂,自绝于读者,是否对今日国祽的困境也不无责任呢?越扯越远,让我们还是开始今天的正题吧。

例作赏析

一、《国风·邶风》[静 女]

静女其姝,俟我於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此诗文意有两种说法:

1、古代青年男女的幽会密约。

2、讽刺卫宣公好色,父纳子媳。(小僮倾向于前者)

“静女其姝,俟我於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开篇以男青年自述口吻,表达了那种深陷于热恋之中,却又拘于礼教而进退两难、患得患失的矛盾心态:

一位温柔贞洁的美貌妹妹,等候我去那幽僻的城边相会;(原作中并无妹妹之意,纯祽为了押韵。忽哈哈)

深爱她的我,没见面时,(心绪不宁呀)

手不停地搔着头发,那不听话的双脚啊,

也是欲进又退。

静:娴雅安详。姝(音书):美好。城隅:城角隐蔽处。踟躇(音池除):徘徊不定。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第二段歌颂女子的美貌与贤德(持第二种说法的学者认为,此处最具有嘲讽味道:即是如此贤德,却为何与男人私会?)

温柔贞洁的姑娘,你是多么的美丽贤良,

值得我用红管的笔将你歌唱;

你贤德的事迹令红管的笔也闪烁着光芒,

所以我喜爱你,更何况你貌美异常。

娈:年轻美丽。彤管:红管的笔。说怿(音月义):喜悦。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结束语用赠送的礼物來表达相互间的深遂情爱:

她自郊野外採来白色的茅草赠我,(这到现成,不用花钱,哈哈)

这美好礼物的涵意是与众不同的;

我不是为这美好的礼物而欢乐,

实在是因为这赠送是美人亲手的採得。

牧:野外。荑(音提):白茅,茅之小苗也。象征婚媾。询:实在,诚然。

全诗虽略过了幽会细节的描写,却为我们展现了小伙子经历整个幽会过程的心态变化;他从拘于礼教的进退两难,至得到姑娘用白茅表达的暗示,从而欣喜若狂。虽写男女私会,却不敘其乱,只记其情。视角独特,刻画入微。

二、《国风·鄘风》[相 鼠]

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相鼠有齿,人而无止!人而无止,不死何俟?
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

此诗是嘲骂那些不懂礼仪的人。此前,诗僮讲的基本上是民俗民情,即有民情,就有了愤而骂之,情绪极端宣泄的表现。好,下面我们來了解一下,古人是如何骂人的,哈哈。

“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开篇情绪就激烈,虽然我们不知道他骂的是谁,却可以感觉到他已经到了怒不可扼的地步。

看那丑恶的老鼠,它也有一张皮,

做人怎么可以不讲礼仪?

做人不讲礼仪,不去死又能做些什么呢!

相:视也。仪:礼仪也。

“相鼠有齿,人而无止!人而无止,不死何俟”第二段与开篇文意相近:

看那丑恶的老鼠,它也有牙齿做装点,

做了人怎么可以不讲规矩体面?

做人不讲举止规矩,不去死又在等待什么呢!

止:容止。指守礼法的行为。止:一说通于耻:羞耻。也说得通。

“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结束语文意仍同前两段相似:

看那丑恶的老鼠,它也懂得讲究体面,

做了人怎么可以不讲礼节呢?

做人不讲礼节,为什么还不赶快去死!

遄(音船):速。

全诗口气粗豪,节奏层层递进;虽破口大骂,却无污言秽语,可见当时“国骂”尚未流行。哈哈

好,今天的课到这里就结束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8-12 1:35:46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15 08:39:45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9-22 04:09:45 | 显示全部楼层

《诗经初探》第七讲

朋友们好,缘于很多朋友反映:早期诗词基础知识的讲座没有听到;小僮为了不耽误听过讲座朋友们的宝贵时间,从前的讲义又势必不能重发,那样对听过的朋友们是不公平的。

怎么办呢?诗僮想到一个两全的办法:从今天起,利用剩余时间加开一个新课题;小僮名之曰: 《砚边点滴》。以三言两语形式,大家也可以发言来进行讨论。

在新课题中,可能是介绍一种诗词写作手法, 可能是一二名句的解读, 可能是网友诗作中的谬误,也可能是古人关于诗詞的一些界定,甚至只是古今用法不同的一两个字眼;

当然罗,基础知识方面的介绍也是少不了的。这样就顾及了所有人,只是小僮累一点罢了。好,现在进入今天的正题。

例作赏析

《国风·卫风》[伯 兮]

伯兮朅兮,邦之桀兮。伯也执殳,为王前驱。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

此诗本意是说丈夫久役不归,妻子怀念远人;属于抒情诗范畴。

“伯兮朅兮,邦之桀兮。伯也执殳,为王前驱”以妻子自述口吻开篇,从夸赞丈夫入手,提到了远行是为国王去冲锋陷阵:

我的丈夫呵,他是个勇武的英雄,

可称得是國家杰出的士兵;

他手拿兵刃替国王去出征,

担当了冲锋陷阵的先行。

朅(音切):英武高大。殳(音书):古兵器,杖类。据传兵长丈二而无刃。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第二段用妻子自丈夫远行后,不再梳洗打扮;为思念渲染气氛,铺平垫稳,更提到了心上人无法欣赏妻的美丽,为下面的感情抒发设定了一个有说服力的支点:

自从丈夫远行东征,

我的头发不再梳理,乱得象那飞滚的荒蓬;

难道是没有了梳头油和洗脸水吗?

那是因为不在家中的夫呵,无法欣赏到妻的丽容!

蓬:灌木类植物,形如圓团,生命力极强,随风迁徙,遇潮湿处扎根生长,水尽再迁。古诗中出现时,第一类:蓬发,短蓬,杂乱的头发。第二类:飘篷,转蓬,形容人生的不安定或离乡背井。

膏沐:妇女润发的油脂。有钱人家的桂花油,贫穷人家的水泡榆树皮。(可见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古今一理。哈哈)

“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第三段以久旱盼雨,天却依旧日出作比,形容自己思念夫婿,却不能令他归来的无奈心情。

甚而因这刻骨铭心的思念导致了疾病:

久旱时盼望雨落苍穹,

可那明亮的太阳依旧东升;

思念的丈夫不能归来呀,

心中的忧伤使得头也疼痛。

杲(音稿):明亮的样子。

“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结束语表达了妻子希望忘掉忧愁,却又并不因为引发头疼的思念而懊悔的矛盾心情:

怎样得到那忘忧草呵,

在北面的厅堂,医治我的悲伤;

思念虽使我身患了疾病,

(却因为有了这思念的人呀)这一生才不算虚枉。

谖草:萱草,传说中的忘忧草。背:北。指北堂。后来古诗中出现的萱堂,北堂;不知为什么变成了思念儿女的父母或故乡之意。看来我们还得继续研究和学习。痗(音妹):忧思成病。

全诗淒涼忧伤,感人至深。它所表达的那种深刻的思念之情,及结尾处这种感情的升华,影响了数千年乃至今天的文人骚客。

好,以上是今天关于《诗经初探》的课题及例作赏析。下面我们开始新课题《砚边点滴》的第一讲,我们就从一个字入手: “走”。

《砚边点滴》(一)

“走”。在现代语言习惯中,它只是一个中性的动词,代表着走路、行进。

可是在古代,它却是极具贬义的动词。例如:第一类、贬义称呼:走卒,走狗,下走。第二类:贬义动态:败走,逃走。只有一个专属词和气了些: “尚书房行走”。不过也是皇帝发令你跑腿的意思。

在诗词中,如果只是一个“走”字单独出现,那可不得了,严重啦!它代表着流窜和侵袭!下面,小僮解读一个例句:在小说《红楼梦》第七十八回 老学士闲征姽嫿詞 痴公子杜撰芙蓉诔,宝玉曾写了一篇歌行体,其中就有这样一组句子:

“明年流寇走山东,强吞虎豹势如蜂……”

这里的“走”就代表着流窜、侵袭。

明年:古人的一种诗文习惯用语,泛指一种不确定的过去式;当年或去年,这里作当年讲。流寇:可能是一次农民起义。虎豹:这里指官军。势如蜂:它暗示一句成语,即“蜂拥而至”;古人严禁诗中出现成语,如非用不可,便使用这种暗示法。

通过这组句子,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农民起义的那种如火如荼、所向披靡的态势。区区官军,根本不放在眼里,动辄强吞之!不论是亲征剿匪的恆王,还是为夫报仇的林四娘都魂销于马蹄之下!又扯远了,诗僮老了,这罗嗦的毛病怕改不了啦。哈哈

关于“走”字,我想已经介绍得很清楚了,所以,我们今后在诗词创作中,对于这个字眼一定要慎用。但是,这里有个问题:古人是用什么字眼來描述走路这个正常动作呢?即: “行”。古人用它来表达走路。如踏莎行,踏露行。

好,今天的讲座就结束了(噓,不能再讲了,也给猫儿留两招上树的功夫,別让老虎吃掉。哈哈)。朋友们晚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9-22 04:13:52 | 显示全部楼层

《诗经初探》第八讲

朋友们好,两天前,有位朋友提出:想听易经。小僮以为易经虽同样是五经之一,奈何却属于不同学科。诗僮讲座是古典文学讲座,如开易经课,还须请研修中国古代哲学方面的高手;另外,本室即称“诗詞联会”,讲授易经,似乎也有些不搭调,所以,只好向这位朋友说句对不起了。

闲言少敘,下面开始今天的正题。

例作赏析

《国风·卫风》[氓]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此诗是诗经中为数不多的一首长篇作品。它讲述了一位勤劳善良的妇女,被一个品行不端的男人勾引,却又被抛弃的不幸遭遇。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开篇从事件起因落笔,以女子带有微责的口吻敘述,且后来又委婉哀求:

这男人一付老实的样子,

用钱币來与我的蚕丝交易。

实际他不是来买蚕丝呀,

他是贪图我的美丽。

我送他渡过了淇水,到了顿丘之地,

不是我误过了你约爱佳期的美意,

是因为你没有正式托媒将亲事來提。

希望君不要生气,

到了秋天,就是你我的婚期。

氓:民,男子。蚩蚩:老实的样子。一说无知貌,一说戏笑貌。布:货币。一说布匹(古代以物換物作为交易,布虽低档,却是成品;丝虽高级,却是原料,可以差额互补来交換)。即:靠近。谋:商量。顿丘:地名。愆(音千):过,误。将:愿,请。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第二段描写女子别后的思念及对未来的祈盼:

爬上那坍坏的墙垣,

遙望着君居住的复关。

我望不见君居住的复关呀,

泪珠儿滚滚洒落在胸前。

若能亲身去往复关,

我一定会有说有笑,绽开欢颜。

你去占课也好,你去问卦也罢,

定会没有不吉祥的语言。

那么你用车马来迎娶我吧,

我将來到君家里,还会带上我积蓄的银钱。

垝垣(音鬼员):破颓的墙。复关:诗中男子的住地。卜:用龟甲卜吉凶。筮(音诗):用蓍草占吉凶。体:卜卦之象,卜卦的结果。咎言:凶,不吉之言。贿:财物,嫁妆。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第三段用叶子滋潤茂盛的桑来比喻自已青春貌美,以隐晦的语言来暗示,二人间已在私下发生了超友谊的关系;即为她的思念添加注脚,也倾诉了女子对自己过于草率的将此身轻易许人的懊悔。

(大家注意:这段暗示很妙,后来,桑下之盟,桑下之约,会于桑下,也就成了男女苟合、风流幽会的典故):

桑树还没有凋零,

叶子也还是那样滋潤茂盛。

唉,你这贪嘴的斑鸠呀,

吃了桑树结的果实,醉卧在树丛。

唉,我们女孩子呀,

不能深陷于对男人的迷恋之中。

男人沉醉于爱情,还有办法开解补救;

女人沉醉于爱情呀,却如何摆脫这心灵的牢笼。

沃若:润泽貌。鸠:斑鸠。传说斑鸠吃桑葚过多会醉。葚:(音甚)桑树结的果实。耽(音沉):沉湎于爱情。说:脱。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在此一段落中,女子以桑树的凋零来感叹自已青春美貌的消逝,但仍认为不论是出于什么情形,提媒也好,苟合也罢,我总之是你的人了。你怎么可以抛下不顾,却又去三心二意?!她用极为怨忿的语言来斥責那无情的男人;

桑树已经开始凋零,

叶色枯黃正在坠落。

自从嫁给了你呀,(实际上是失身)

已守了三年贫苦的生活。(男子爽約,当年秋天没有嫁成)

那湍急的淇水呀,

会打湿了帷幔的小车。

(我是一个弱女子呀)

因为这个缘故让我独自怎么渡河?

并非是我失信呀,

那是你的差错,有了更多的取舍。

你是个丧失了准则的人呀,

更没有一定要有的品德。

陨:坠落。徂尔:往你家,嫁与你。食贫:过贫苦生活。渐(音尖):沾湿。爽:差错。贰(音特):差错。罔极:没有准则,行为不端。二三其德:三心二意。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在这一段中,女子为自己三年來所经受的,心灵乃至身体的辛劳与痛苦而悲伤,为自己这种见不得天日的身份而尷尬:

三年前我暗地里做了你的妻房,

不在意家务是何等地辛苦繁忙。

清晨起来直到深夜上床,

并没有一天闲暇的时光。

做夫妻这句话称了你的心愿,

也不该现在报应到我的身上。

我的兄弟们不晓内中隱情,

嘻着嘴嘲笑在一旁。

当安靜下來的时候,

我把自己的终身细细思量,

难已抑制住心中无尽的悲伤。

知:智,通晓。咥(音系):大笑貌。躬:自己,自身。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结尾诘问负心人为何违背了当初的誓言,同时哀诉着自己对不幸遭遇的无奈。

我和你做了夫妻,本指望偕老百年,

谁知时间一长你便拋弃了我,

不能怪我心中对你充满了埋怨。

淇水再湍急也有它的河岸,

湿地再宽阔也有它的边沿。

我是个女孩儿时与你相会,

我俩有说有笑地作乐寻欢。

你那时和气柔顺地订下终身不逾的誓言。

想不到后來你反复无常地翻了脸。

既然你背弃了誓言就不会再将我思念,

我沒办法奈何你,

只是你我这段情缘走到了终点。

淇:淇水。隰:当作湿,一说指水名,即漯河。泮(音判):通畔,岸,水边。总角:古时儿童两边梳辫,如双角。指童年。

此诗以浓重得几乎令人窒息的感情色彩,挥洒淋漓的笔墨功夫为我们描述了一位被人始乱终弃的女子的悲惨遭遇。委婉曲折,一句三叹,令人不忍萃读。同情之余,也恨她懦弱!一句现成的批语: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今天因为正题过长,所以,《砚边点滴》留待下周再讲,朋友们也可以为明晚的诗词交流早做准备。好,就讲到这里。朋友们晚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9-22 04:20:52 | 显示全部楼层

《诗经初探》第九讲

朋友们好,上周课后,有些朋友抱怨讲座太短,这一周,又不巧时值5.1,是我一年中最忙碌的时侯;本来,以诗僮的千余元退休金,烈酒猪肩,还是足够开销的。只是思虑到女儿的将来没有退休保障,小僮为人父母,不能不予做绸缪。

若非因此,小僮散淡恬退之人,又何必餐风宿露,担惊受怕,只身奔走于荒野大漠?又何必装出一付虚伪笑容,于市井中与人锱珠较量?(诗僮是做古玩生意“跑单帮”的,让利一成就是数千元的损失!)人之一生,又有几多春秋是可以自己做主的?好了,不说这些烦恼事了,我们还是开始今天的正题:

例作赏析

《国风·郑风》[将仲子]

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
岂敢爱之?畏我父母。
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
岂敢爱之?畏我诸兄。
仲可怀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
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

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此诗本意有几种说法:

1、民国[江荫香]认为是劝人自守礼仪廉耻的。

2、清代莆田[郑氏]说是淫奔之人所作。

3、毛诗小序说是讽剌[郑莊公]纵弟[叔段]做不法之事。

4、今人解做 姑娘要求情人别来她家,以免受父母兄弟及邻居的责骂。

(诗僮倾向于今人说法)

“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畏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开篇即以女子带着羞沚的口吻劝阻要攀树越墙,前来幽会的心上人,要求他顾念到自己尴尬的处境:

求求你呀,男人,

怎能越礼动粗,

不要跳进我居住的房屋,

也不要攀折屋旁的杞树。

我又怎敢爱他呀?

怕我的父母那家法惩处。

你虽是我的心上人,

但是父母教训我的话语呀,

却令我深深地恐怖。(本意是可怕而非恐怖,纯祽为了押韵.哈哈)

将(音枪):愿,请求。一说发语词。仲子:相当于称为二哥。(哈哈。)逾:越,翻越。里:邻里。古时的一种社区管理制度,二十五家为一里。杞(音起):木名,即杞柳。又名榉。落叶乔木,树如柳叶,木质坚实。

“将仲子兮,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岂敢爱之?畏我诸兄。仲可怀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第二段与开篇意思相近,由父母思及诸位兄长,加深了惧怕的层次:

求求你呀,男人,

怎能越礼动粗,

不要跳进我家的墙头,

也不要攀折院旁的桑树。

我又怎敢爱他呀?

怕我诸位兄长的愤怒。

你虽是我的心上人,

但是兄长们责骂我的话语呀,

却令我深深地恐怖。

“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结尾语与前两段不同的是,由惧怕父兄们的责骂进而想到了邻里中的讥讽和白眼,那令一位封建时代的年轻女子如何做人?只怕因此会羞愧自尽……

求求你呀,男人,

怎能越礼动粗,

不要跳进我家的园墙,

也不要攀折园中的檀树。

我又怎敢爱他呀?

怕的是旁人那闲言碎语的侮辱。

你虽是我的心上人,

但是那旁人讥讽我的话语呀,

却令我深深地恐怖。

读过这篇作品后,为我们能够生于今天这个时代而庆幸吧!在古代,相爱中的青年男女将心灵里的相互思慕和缠绵情意,因惧怕于家庭及社会环境的冷酷,不得不用自己的手将感情扼杀在萌芽中……悲夫!

今天的诗经初探讲完了,剩余时间开始砚边点滴的第二部分:组句手法及变化。

《砚边点滴》(二)

今天的砚边点滴,我想讲一个小小的诗词创作方面的常识:即如何组织句式,使其为主题和诗作情绪服务。经常看到有些吟友的诗作,主题与诗中句子南辕北辙,自相矛盾。

可能因为单联很美,不舍得删改;可是,当通篇读过他的作品之后,真的替他婉惜:好好的一个题材,被一组句子彻底毁了。(古人称之为:“骂题”!)

那么如何使句子听你的话,为主题与情绪服务呢?首先,仔细思考主题意义上的涵盖,确定诗作的情绪,然后,控制自己的创作思维与情感循着主题的轨迹前行,打好腹稿。

如果单联很漂亮,舍不得删掉,也可以单独保存起来,留作以后创作上选用。下面我用一组单联的组句来举例说明:

“x x x x 莲并蒂,

x x x x 燕双飞。”

这是一组七言的单联,每句有了结尾的三个字,无任何情绪上的渲染,也没有受到主题的界定;但是,它们已经具备时序特性:那就是仲夏,大约农历5-6月间。而且,这六个字非常大众化,是俗之又俗的,怎样去化俗为雅?也是我们在创作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为了使它们生动起來为主题与情绪服务,诗僮设想了两种主题与两种情绪,使朋友们能够体会到句法上因情调而产生的变化:

例1,纪游画景类主题。

“细雨分珠莲并蒂,

清风催艇燕双飞。”

这样,一幅雨中荡桨游湖的画面便有了,在诗品上,也具备了“清丽”的属性;不过还没有进行色彩处理,只是幅素描式的画稿。但是,这组句子的任务已经完成了,其余工作留给了后续句子。

例2,寄景抒情类主题。

(一、情绪喜悦)

“依偎羞观莲并蒂,

缠绵凑趣燕双飞。”

(二、情绪悲伤)

“不解离愁莲并蒂,

未怜孤影燕双飞。”

如以上两种情形,句子中的物象带上感情色彩,与诗人的主观情绪形成了互动,也鲜活了许多。当然罗,句头是否优美与遣词用字方面的功底也有很大关系,这就须要写作经验的日积月累,不是一蹴可至的了;

课后大家可以多做此类练习,相信对朋友们的诗词创作将会很有帮助。好,今晚的课到这里就结束了,朋友们晚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9-22 04:35:18 | 显示全部楼层

《诗经初探》第十讲

朋友们好,小僮原本打算今晚为庆祝联会成功开办语音聊天室,将诗经初探的课停一周,用这时间在语聊上给朋友们讲一些少有人知的诗坛秩闻及笑话,活跃一下气氛;但考虑到大家是来听课的,不是来听笑话的。所以,今天的课程依然照旧:

例作赏析

《国风·魏风》[硕 鼠]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
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
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此诗本意是借农人之口,明言鼠患,暗喻朝廷官吏的横征暴敛,发誓要逃到没有重赋、没有剥削的乐土。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开篇写作手法仍是以物喻人,直接切入主题。情绪激烈,言词愤怒。表达了农人(庶民)对“硕鼠”(官吏,苛政的执行者)的深恶痛绝:

大老鼠呀大老鼠,

不要再吃我仓里的粮米。

三年来的姑息,你已吃得成了积习;

不肯对我怜惜。

我要离你远去,

寻找一片使人快活的土地。

在那快活的土地上呀,

我将长久地安居。

硕鼠:大老鼠。一说田鼠。黍:粘米,谷类。贯:习惯也。逝:一去不回之意。一说通誓。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第二段与开篇之意相近:

大老鼠呀大老鼠,

不要再吃我囤里的麦。

三年来的姑息,你已吃得成了祸害;

不曾对我有过一点恩德的对待。

我要离你远去,

寻找一片使人快活的国度。

在那快活的国度里呀,

我将长久地逍遥自在。

直:同值。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结尾语仍同前两段相似:

大老鼠呀大老鼠,

不要再吃我里的青苗。(何等的过分呀,稅都收到了青苗上!还让人活吗?)

三年来的姑息,你已吃得成了习惯;

不肯体谅我们的辛劳。

我要离你远去,

寻找一片使人快活的荒郊。(可怜并未逃远,不过在城外的野地里。)

在那快活的田野里呀,

我将不再受你的袭扰,

又何必去长叹哀嚎?

永号:永叹。

此诗大家很熟悉,它的意义我就不再罗嗦了,我只讲一下“硕鼠”的暗喻方式:朋友们都了解“白马非马”这句话吧,初听起来颇有诡辩的味道;实则不然。马是广义上对一种动物种群的统称,白马却带上特殊的属性。

如诗文中出现的赤兔乌睢、追风踏雪,已不再是马本身的称呼了,而是帶上了特殊的属性。即颜色与速度。颜色与诗文主题的情绪相关,速度更是与诗文的气势息息相通。有时,还暗示着与诗文中主要角色的特殊关系。

“硕鼠”亦如此,它不只是一窝大老鼠,农人不会因为鼠害而搬家。即称“硕鼠”,便不再是指老鼠了。百姓再愤怒,也不敢公然漫骂朝廷官吏和国家税收!可是胸中积淀的怒火又无从发泄,在这种情形下,暗喻就变成了当然的选择。

好,今天的诗经初探就讲到这了。下面进入砚边点滴的部分:

《砚边点滴》(三)我所见到的一些病句

今天的砚边点滴,我准备说一说吟友们常犯的诗词语法毛病。诗僮多年来在学会中担当组联理事,并参与来稿初选工作;而且近两年为世界汉诗组织中方理事王卫同志帮忙,参与国内诗稿的筛选。前些日子也曾将其中部分作品帖来聊天室,供大家欣赏过。

正因为这个缘故,我有机会阅读了很多吟友的大作,开了眼界,也经常见到一些病句。对于病句,一般是指出毛病所在,发回令其重写,编缉并不代为捉刀。下面列举几个例子,剖析其病,为朋友们今后的诗词创作引为借鉴:

例1、桑梓天涯正小康。

此句出于一位女吟友对家乡面貌怀古诵今所发出的感慨,是一首七律的尾句(为了节省时间,小僮未将全诗帖来)。下面我来讲这句子毛病何在:桑梓:一般指家乡、父母,此处做家乡讲。天涯:指天边,天尽头。

此句的毛病在于桑梓是一个具体定位词,天涯却是一个很弘观的、没有具体方位的词;两个词出现在同一个句子里,究竟是桑梓修饰天涯呢,还是天涯界定桑梓?微观与弘观并陈,方位混乱。

所以在返稿信上我写道:“桑梓正小康。是也。天涯何意?”

例2、策杖矶头坐晚晴。

此句出自一篇纪游类七律首联第二句,是一位东坡赤壁诗社声名显赫的老先生(所谓:阴沟里翻船。谁吃饭不掉饭粒?哈哈)下面我来详解毛病所在:策杖:人在前,杖在后。人不依赖杖力而前行,人在拖着杖走,一种很健步的样子。

可是,句子后面又有一个“坐”。这就令人不解了,你究竟是走还是在坐?动态矛盾。实际上只须改一个字:策杖矶头爱晚晴。或是扶杖矶头坐晚晴。扶杖:杖在前,人在后。人依杖力而行。坐着也可以“扶杖”。

所以在返稿信上我写道:“久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慕">慕ersonName>先生清仪雅韵,恨未识荆。华章读毕,受益良多。唯其中策杖矶头坐晚晴句,不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解">解ersonName>先生是策杖而行,或沐晚晴而坐?不才愚昧,望先生教我”。(此老若仍健在,也是望百高龄了)

例3、山色空蒙卷翠绸

此句出自一篇西湖纪游七律,一位江淅的吟友所作。朋友们应该看得出来,他是在套用古人的句子。下面我来详解毛病所在:空蒙:看不太真切,朦朦胧胧、隐隐约约。原句“雨亦奇”。清新空灵,很妙!

而这位诗友的“卷翠绸”,山的形态象一匹翠绸在舞动;单独说来虽然也很美,却是目中实景,非常真切!若附于“空蒙”之后便坏了(山西朋友讲话:坏了醋啦!哈哈)

“卷翠绸”自打“空蒙”二字耳光!小僮连返稿信都没写,弃而不取。

例4、雨润柳林踏露行

一篇七绝的首句,诗人是家乡诗词学会的。大约是马虎了,哈哈。句头很美,逻辑不对。阴雨之时,那里还找得到露水?两种自然气象不可能同时并存。

例5、七绝《中秋》

旧岁相携月下游,

今宵重聚庆中秋。

桥边荷盖仍犹在,

踏着银光小径幽。

此诗并无毛病,而是应该落重音的地方用了口语轻音,即:“踏着”的“着”。影响了吟咏时的音韵美。这位吟友原是写散文与新诗的,初学格律诗能写成这个样子很不容易!作品很是清新流畅,只因一个字用得不妥,诗僮都为她婉惜;

便破例越殂代庖,替她将“着”字改为“碎”。踏碎银光小径幽。这就好多了,同时,诗人眼中的月光银晖如玻璃、似水晶,使得诗作更富于想象力了。也因为这一个字的改动,她后来成了我的学生。

以上所选例句,诗僮纯粹就诗论诗,若有开罪吟友之处,尚请海涵。

好,今晚的课就讲到这里了,朋友们晚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9-22 17:50:24 | 显示全部楼层
当代医病,很好的形式,可惜网络中做到的太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北社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北社诗社 ( 粤ICP备13049926号 )

GMT+8, 2024-5-9 06:56 , Processed in 0.02113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