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社诗社

 找回密码
 注册北社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北社 诗社 诗词
《北社集》正式发布中国北社诗社社友名录中国北社诗社章程新人入社申请参考
查看: 2497|回复: 4

[书] [原创]闲聊年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9-20 22:14: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樱林花主 于 2015-10-6 13:56 编辑

<FONT face=楷体_GB2312 color=#0000ff size=4>年画,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是与年俗密切相关的民间艺术,是伴随春庆祈年和驱凶避邪的活动而产生的。年画起源于春节贴在门上的“桃符”。殷商时代,是我国巫文化的繁盛期,年头岁尾,先民喜好祭神、祭祖,形成了一系列的年俗活动。这就是我国民间最隆重的古老传统“春节”的来历。春节来临之际,周人将长方形的桃木板绘上神荼、郁垒两门神的画像,悬挂在大门两旁,以以镇邪驱鬼、祈福纳祥,即“桃符”。《后汉书.礼仪志》记载:“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畏之。”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记载:“造桃板著户,谓之仙木。绘二神贴户左右,左神荼,右郁垒,俗谓之门神”,桃符在后来的演化中,逐渐分化为春联及门神画,春联向文字方向发展,门神画向绘画方向发展,是为年画的前身。<BR>  到了隋唐,年画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一方面,门画题材中增加了仕女等世俗形象和药叉等佛教形象;另一方面,伴随着雕版印刷的兴起,脱胎于巫文化的民间诸神、道教与佛教诸神的图象不再依附于门画,而找到了新的载体,成为纸马艺术之滥觞。但是,尽管汉唐以来的门神、纸马这些具有年画内涵的作品已经有较高的造诣,但年画仍未成为独立的画种,此时的年画还处于孕育阶段。<BR>  年画在北宋渐趋成熟。商业经济的繁荣、市民文化的兴起,为年画提供了广阔的市场;雕版印刷的广泛应用,为年画的传播奠定了基础。这一时期,出售年画的画市和生产年画的作坊的出现,反映了宋代的年画已由寄托宗教信仰转化为世俗商品,年画已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画种。<BR>    到了明清时期,是我国年画繁盛期,全国形成了众多的年画生产中心:素有“南桃北杨”之称的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还有山东杨家埠、四川绵竹、河北武强、佛山年画、河南朱仙镇等。<BR>  年画虽成熟于宋,但“年画”名称却出现在清末。宋代称年画为“纸画儿”,元代称“消寒图”,明代称“画贴”,清初,北京称年画为“卫画”、杭州称“欢乐图”或“花纸”、苏州称“画张”。道光年间,第一次出现了“年画”一词,但并未被人们接受。光绪年间,年画又被叫作“画片”或“纸画”。直至民国时期,上海的石印画被约定俗成为“月份牌年画”,从此,年画一词才被普遍沿用。<BR>       <BR>    年画取材广泛,大多带有祝福祈年的含义。按张帖的范围大略可分为:<BR>  1、门画:贴于门上,故名。门画内容多为门神,左侧为秦琼(秦叔宝),右侧为尉迟恭(尉迟敬德)。对衬式构图,左右人物相互呼应。<BR>    2、炕围画:帖于炕的周围,故名,流行华北一带的农村。<BR>    3、窗旁画:挂在室内窗户的两旁,故名。华北地区农村室内窗户的两旁多不是拐直角弯,而是呈八字形向左右散开,适于帖画。一般用竖长幅。</FONT>
<P><FONT face=楷体_GB2312 color=#0000ff size=4>    年画是最具地域特色的民间艺术,各地不同的文化、不同的风俗孕育了多姿多彩的年画艺术。由于环境和习俗的不同,各地年画在色彩、构图、造型和功用方面,都体现出各自的地方特色。</FONT></P>
<P><FONT face=楷体_GB2312 color=#0000ff size=4>桃花坞年画 </FONT></P>
<P><FONT face=楷体_GB2312 color=#0000ff size=4>    位处江苏省苏州的桃花坞年画 ,是江南广大地区流传的民间木版年画,始于明代,盛於清代,与北方的杨柳青年画齐名。最初是笔绘出售,后改为刻版套色。雍正、乾隆年间,多为填色,也有套印浓淡两色后填色的。后期则主要是彩色套印,色彩多在墨线上套印红、黄 、蓝、绿、紫五色。画面效果强烈,富于装饰性。其绘画风格影响了上海、苏杭、扬州等多个地区。</FONT></P>
<P><FONT face=楷体_GB2312 color=#0000ff size=4>    桃花坞年画雕刻细腻,做工精美,以戏曲故事、古典小说和本地生活习俗为主要题材。在色彩上喜使用苏木紅、槐黄等植物色,既具鲜明对比的效果,又令人感觉柔和典雅。到了清代晚期,桃花坞年画在技法上,更吸收了西洋画的明暗结构和一些透视画法,使年画更具“写实”效果。其题材有:武松打虎、白蛇传、西厢记、三美图、百子图、姑苏万年桥 、苏州阊门图、花卉图、耕织图、大庆丰收年 、拜月图、戏雪图、寿字图等。</FONT></P>
<P><FONT face=楷体_GB2312 color=#0000ff size=4>杨柳青年画 </FONT></P>
<P><FONT face=楷体_GB2312 color=#0000ff size=4>    杨柳青地处天津商业发达的水陆交通要地附近,靠近古都北京。民间木版年画,兴起于明末清初,清代乾隆年间最为繁盛。过去的杨柳青有“家家都会点染,户户皆善丹青”之说。杨柳青年画流行于我国北方广大地区,北方年画皆受到杨柳青年画的影响,可见其重要。</FONT></P>
<P><FONT face=楷体_GB2312 color=#0000ff size=4>    </FONT><FONT face=楷体_GB2312 color=#0000ff size=4>杨柳青年画的主要形式是木刻线画黑白版,加以彩色描绘。构图饱满、造型简练、色彩鲜艳而富有装饰性,内容极为丰富.</FONT></P>
<P><FONT face=楷体_GB2312 color=#0000ff size=4>    人物画是杨柳青年画的“重头戏”,其中的仕女和娃娃画倍受人們喜爱。由于人物造型的手部和脸部均采用手法晕染的方法制作,加上当时又用以进贡京城,所以画作在造型和色彩上都有着宫廷画的审美趣味。此外杨柳青年画还采用用很多文人画家画稿,故显得富有文人画的恬淡和宁静,其特点是用色柔和,色彩丰富,人物性格鲜明。</FONT></P>
<P><BR></P>
<P><BR></P>
<P align=left><FONT face=楷体_GB2312 color=#0000ff size=4>山东杨家埠<BR>    <BR>    山东年画早期以聊城东昌府和杨家埠的版画为代表,题材以神佛类作品居多,风格粗犷,在明代已经具有相当规模。后来,山东年画受到杨柳青年画的影响,题材不断扩大;但在画风上又具有自身的淳朴、生动的特点,形成了独特风格。山东年画的内容十分丰富,反映农村生活的作品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色彩运用也相当夸张、大胆和浓烈,反差很大;而线条则显得狂放、不拘小节,很有农民画的特殊风味。</FONT></P>
<P><FONT face=楷体_GB2312 color=#0000ff size=4>绵州年画</FONT></P>
<P><FONT face=楷体_GB2312 color=#0000ff size=4>    四川绵竹盛产绵纸,为年画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天然的上好材料。明末清初年间,绵竹年画开始兴旺,到清代道光年间,形成了兴盛局面。绵竹是中国西南地区年画艺术的最大产地。大都以木版印出轮廓线,再填色、开象而成。它充分吸收了建筑彩绘的用色风格,色彩简单明朗,又不失笔墨点染的手工效果,造型粗犷,色彩艳丽。这在独具特色的“填水脚”(或叫填水足)人物画题材中表现最明显。</FONT></P>
<P><FONT face=楷体_GB2312 color=#0000ff size=4>武强年画</FONT></P>
<P><FONT face=楷体_GB2312 color=#0000ff size=4>流行于华北一带的民间木版年画,因主要产于河北省武强县而得名。是经过绘、刻、印三道工序的彩色套印而成的木版画。始于明永乐年间,盛于清康熙至嘉庆年间。至 本世纪初在武强南关的画店近一百四十多家,另外在附近乡村尚有上千户年画作坊,因此武强县有“年画之乡 ”之称。武强年画题材广泛,形式多样,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作品构图饱满、主题突出,结构紧凑、线条粗犷,兼施黑、红、绿、黄、紫、粉等色,对比明快,极富有装饰性。在雕法上有的精细,有的粗细相间,尤以大刀阔斧粗犷自然的刻法见长,以阳刻为主,有的兼施阴刻,运用黑白对比,表现出刀味木趣、笔情墨意,弄成独特的古朴而稚拙的风格。题材主要有戏文故事,风俗时尚、喜庆寓意,娃娃美女,花卉山水等。代表作品有“踏雪寻梅”、“ 三娘教子”、“赵洲石桥”等。 <BR></FONT><BR></P><BR>
<P><BR><FONT face=楷体_GB2312 color=#0000ff size=4>佛山年画 </FONT></P>
<P><FONT face=楷体_GB2312 color=#0000ff size=4>华南地区流行的民间木版年画。产于广东省佛山镇(今佛山市)。始于明永乐年间,盛于清乾隆、嘉靖年间。佛山 年画分原画、木印、木印工笔三种,包括门画、神像画两大类。所取题材有各种神像、历史人物、戏曲故事等。其特点是线条刚劲、粗放、简练,有木刻趣味。设色多使用大红、桔红、黄、绿等色,有的还吸收了当地铜衬剪纸艺术的特色,在画中人物的盔甲袍带上加饰金银花纹,使神像 金碧辉煌,这种强烈的装饰风格可谓佛山年画的一个特色了。 </FONT></P>
<P><FONT face=楷体_GB2312 color=#0000ff size=4>朱仙镇年画</FONT></P>
<P><FONT face=楷体_GB2312 color=#0000ff size=4>因产于河南开封市附近的朱仙镇而得名。始于宋代,盛于明清。当时在朱 仙镇有三百多家年画作坊,至清末有七十多家。其中以“万通”、“天兴德”、“德胜昌”、“天义德”较为有名。朱仙镇木版年画主要分为阴刻、阳刻两种,有黑白画和套色画两种形式,采用的是手工水印。形式有文武门神、神像图、戏出和挂笺等二千余种。其题材大致可分三类:(一)辟邪赐福类;(二)吉庆民俗类;(三)戏曲,历史故事类。印制多水色套印,一般为六版一套,也有九版一套。色彩以暖调为主,如红与棕、黄与紫等。人物面部多用白脸、红眼皮、用透明水色套印。有的画面留些许空白,饰以店号名称、画题、云纹、动物、花卉等,此为朱仙镇年画的特色之一 。朱仙镇木版年画有五大特点:一是线条粗犷,粗细相间;二是形象夸张,头大身小;三是构图饱满,左右对称;四是色彩艳丽,对比强烈;五是门神神码多,严肃端庄。鲁迅先生给予其很高的评价:“朱仙镇的木版年画很好,雕刻的线条粗健有力,和其他地方的不同,不是细巧雕琢。这些木刻很朴实,不涂脂粉,人物也没有媚态,颜色很浓重,有乡土味,具有北方木版年画的独有特色。”</FONT></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9-21 17:45:58 | 显示全部楼层
传统啊,学习,长见识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9-30 01:23: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樱林花主 于 2015-10-6 13:56 编辑

这里书画版块人气太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9-30 14:01: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樱林花主 于 2015-10-6 13:56 编辑

瑰宝,学习[em0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3-28 17:01: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樱林花主 于 2015-10-6 13:56 编辑

会好转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北社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北社诗社 ( 粤ICP备13049926号 )

GMT+8, 2024-4-29 19:14 , Processed in 0.05803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