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社诗社

 找回密码
 注册北社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北社 诗社 诗词
《北社集》正式发布中国北社诗社社友名录中国北社诗社章程新人入社申请参考
查看: 2191|回复: 11

[点评赏析] 北社诗人唱和《灶台》诗专辑作品点评(作者:梦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15 09:21: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荒野灶台伤客绪  多情肺腑寄幽思
               --------北社诗人唱和《灶台》诗专辑作品点评

前些天写了读北社诗人唱和《灶台》诗专辑选评一文,当时只道是两辑22首而已,便凭着一点热情,选评了几首。不料,梅庐接着又连续发了续集第三辑、第四辑,还敦促余继续评下去。这让余始料不及,有点左右为难了。
为难之一是这种唱和诗,多半是率意而作,带有几分玩笑、取乐的性质,作者只重于参与而压根儿没想过会被人品评,这么一评会让一部分诗友感觉难堪:早说嘛,我多花点心思,会写得更精彩一点。
但其实也不必多虑,就当一次学习好了,反正既非正式比赛,评了也不排名次。何况,这糟老头子要是评得好就当鼓励,评得不好就把它扔到垃圾桶里,有何干系!
没错,您能这么想,糟老头子就没有顾虑了。
为难之二是本人评诗,一向喜欢直话直说,好即好,那怕作者是仇敌,不好即不好,那怕作者是大师级、导师辈。本人遵行的原则是只看诗不看人。当着作品被摆放到我的桌面时,我当它们全都是学生的作业,反正我批惯了,照批不误。但这么一来,总会得罪一些人,因为总有人觉得自己的诗可同李杜比美,可偏被评得一无是处。总之你拔高,他没意见,你贬低,他受不了。既然如此,都说好的,不提缺点,那不就行啦,百分之百拥护,立即可以得到全体诗友的赞誉,下回要有个什么选举之类的保证可获全票。但我的性格不允许我这么做。而且我觉得,帮人家把不足之处找出来,对他更有好处。尽管这好处他一时不认帐,或者永远不认账,都没关系,他能有进步,能更优秀,这就行了。
闲话少说,既然已沾手,就硬着头皮做到底好了。但这次仅以点评方式,把所有和唱作品都梳理一遍。为了减少已有印象之干扰,所有作品均删掉作者名字后再开始审读、点评。评议从简,点到为止,不展开,不举例,不说明。如有读错、评错、评得有失水准者,欢迎批评指正。也欢迎交流切磋(可加本人微信:MX20130526或邮箱:mengxin009@126.com)


1、
山路蜿蜒别境开。缠枝带叶树连排。
桃源旧梦知何处,漠漠空余一灶台。

点评:一个“别”字引出“桃源旧梦”,这灶台便有了深刻的背景令人遐思了。

2、
煮石初糜黄鹤来。麻姑相约看桃开。
人间欲问长生诀,一卷真经在灶台。

点评:先从灶台的基本功能入手,之后牵延出麻姑、黄鹤,用以寻思长生秘诀,灶台便在荒野中变成神物了。

3、
仄径曲深梅树栽。云遮未许雪先开。
欲留人待罗浮梦,化得清风一灶台。

点评:有灶台便有饮食充饥之源,于是“欲留人待”便显得出自真情,作者不想女诗人失望而归的一片苦心也借灶台流露无余。

4、
何处梅花别样开。神工造化巧安排。
上仙羡慕人间久,暂歇云身筑此台。

点评:上仙也想尝试人间烟火而筑此灶台,有点把仙家的能耐降低了,但降低只是为衬高人间美好,也无不可,但全诗脉络未通,尾联失去应有的依托。

5、
特特寻梅却未开。山头树下久徘徊。
花神也欲留人驻,疏影殷勤拂灶台。

点评:“疏影”竟然可以“拂”灶台,这样的句子一般人吟咏不出来。因为“疏影”会因风的摇动而投放在灶台上便有了“拂”的视觉效果,这一“拂”便有无理而妙的奇趣。此一字见作者炼字之功力。

6、
绿掩芳菲风拂来。枝缠曲径向云开。
何人弃食尘烟火,块垒山中废灶台。

点评:灶台本为废弃物,“废”字一出便无诗意。但作者有意在“废”字上生发文章,以“弃食尘烟火”赋予追求更高层次生活的含义,此“废”便成积极之举了。“枝缠曲径向云开”一句似可商榷,如其时梅花已开则妥,但图中未有花开,光有树枝而没有花便不能说“开”。

7、
岁暮寻诗我再来。红梅白雪赖安排。
漫天霾雾起何处,原自山中一灶台。

点评:把灶台与漫天霾雾联系起来也不失为一种新奇的联想,这让灶台有了进入封神榜的资格,灶台也就有了更深厚的蕴含可待挖掘。

8、
种得梅花窗外开,还将锅碗列成排。
添个美人常下厨,灶台我觉胜莲台。

点评:“添个美人”是神来之笔(作者懂得添景之法),有美人在,废灶台立马变温柔之乡。但“厨”字念平声啊,是否笔误?

9、
龙嘘化境此中开,煮鹤餐霞亦食材。
莫说仙家无鼎镬,氤氲块垒作高台。

点评:“氤氲块垒作高台”便可“煮鹤餐霞”,诗人的想象力也太厉害了。但“煮鹤”乃文人最忌之景,仙家不忌么?也许作者有意取讥讽之意,但作者之所然读者不一定知其所以然。

10、
无雪无花韵亦来,天公似已早安排。
人间如若追温饱,自古堪凭一灶台。

点评:由灶台便可觅得温饱之义,诗作的联想空间略嫌小了一点。

11、
烟火无须自去来,凡仙道法早安排。
乾坤两口谁留此?驾鹤之人弃灶台。

点评:让灶台分出“乾坤两口”也幸亏了诗人之天真,但把岁寒公子毓寻梅未遇一事给弄丢了。

12、
公子王孙远足来,野蔬山果自安排。
可怜忘记携炊具,空对前朝老灶台。

点评:不知道会有“前朝老灶台”啊,再说,这老灶台也不光只有煮食之用途啊,局限于原本的功能就难以打开想象的翅膀。但“可怜”与“空对”用语之准确、情感之拿捏到位为此诗添彩不少。

13、
疑是神仙下界来,林阴夹道一排排。
当年遗迹今犹见,盛宴曾留古灶台。

点评:由灶台溯及盛宴,由盛宴溯及聚会,由聚会溯及神仙下界,联想一环扣一环。但只往神仙方面联想太俗,作品很难有深度。

14、
疑是秦时旧土堆,烟销迹杳剩空台。
斜风不管斯人去,犹向坑中检劫灰。

点评:“斜风”检“劫灰”而让古灶台成为见证专制暴虐之遗物,语极平淡而寓意极为深刻。此作有思维之深度和艺术之高度。

15、
法网恢恢难解开,全身退有庙廊才。
升天未忘携鸡犬,遗落人间一灶台。

点评:引入鸡犬升天之典特具讥讽之深意。品之有味。


16、
昨日寻梅今日开,花从心底笑成排。
诸君吟得诗千句,似是山中我灶台。

点评:认废灶台为自己所弃,有点出人意料,但此中有何要紧之含义,似乎缺乏应有之伏笔交代,因而未有精彩之效果。

17、
恍似身临混沌开,三山五岳未成排。
隧人钻木食烟火,借得云峰做灶台。

点评:借得云峰做灶台,此句有点意思,但“三山五岳未成排”便不知所云了。指山峰未能聚合到一起?还是指各个山峰的树木还没有长高起来?有点自说自语之嫌。

18、
野径藤萝着眼开,梅花梦里上蓬莱。
几寻旧迹修仙事,偶有狐妖巡灶台。

点评:想出“狐妖巡灶台”也不知要演哪一出戏,都往修仙事上靠,极难脱俗。

19、
小隐莺林山径开,不闻尘世几倾排。
主人何许流连久,冷落桑薪一灶台。

点评:见灶台而取“冷落”之义,则认灶台并非原主有意遗弃,这是此作有别于上述所有作品的独特之处。但隐者究竟去了哪里呢,有些许可以猜测的是,一定是没有“尘世几倾排”的世外桃源之类。此作较多绝句含蓄委婉之趣味。

20、
千寿麻姑筑阁来,幽居只待老梅开。
寻梅远客争相问,可见红裙绕灶台。

点评:要有“红裙绕灶台”之情景出现,那便让人舍不得离开了。但红裙被锁定为“千寿麻姑”,又少了几分陌生之魅力了。由此便知作者构思时还是随意了些,少了点“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磨劲。

21、
野树凋零山径开,披荊有客欲归来。
当年改革风吹处,烬冷烟消一灶台。

点评:把遗弃灶台挂到改革顾此失彼的帐上不失为眼光独到、见识有别于人的睿智表现,“披荊”客的归来,会重新启用旧灶台么?发人深思。
22、
古木遮天久不开,青萝锁户拒人来。
修成但饮流霞术,狐火频年起灶台。

点评:此作想象力不凡,前二句已构建出一个隐居修炼的隐秘境地,但可惜三四句未能出彩。原因或许在于:灶台频年起“狐火”与只饮流霞便可充饥二者缺乏必然之联系。

23、
此地何余冷灶台,其间故事待人煨。
前生今世烦猜久,俱是风中淡淡灰。

点评:首句设问之后,后面没有可以寻出一点头绪的答案,设问便失去自身的价值。

24、
四海莫非王者财,谁人曾此避霾来。
茅庐亦是违章物,拆却土墙余灶台。

点评:也是独具一格的借题发挥。把遗弃灶台与“避霾”及“拆迁”这二件现实中最扰人心的事联系起来,诗作也就具有讥讽、批判的力度。

25、
林竹荒山梦复来,釆薇古道旧时开。
知青不再煮年月,废了曾经小灶台。

点评:知青的那段岁月,是毁灭文化、毁灭理想、毁灭青春的一代人之劫,把旧灶台与知青的苦难经历结合到一起,便有太多苦涩滋味。此诗也当是可读之佳作。

26、
负手荒郊杏眼开,新枝老木不成排。
心中有梦难随意,只好玄言一灶台。

点评:这诗也有独到之思维。旧灶台到了他那里,又成为发泄美梦难成的惆怅心绪之媒介。有了这鲜活的心绪,作者“负手荒郊”的景象如在眼前。

27、
炊烟已作氤氲去,此处犹余吊古台。
谁个先吾起炉灶,林泉深处避秦来。

点评:“避秦”之说已具深意,还有比我先行一步之人之事,直让人想寻问个仔细,这便是此作之魅力。

28、
深林幽谷探芳来,冷落疏丛旧灶台。
山中更有痴情客,守得梅花开未开。

点评:构思平淡,未见亮点,局限于事主首唱之内容,未能翻出新的东西来。

29、
幽谷芳丛何处栽,曾经疏影傍篱开。
种梅人去梅花老,此地空余旧灶台。

点评:把旧灶台设想为种梅人归天后所留的遗物,这一层独辟蹊径,有自己的特色。但三四句让人想起崔颢的黄鹤楼诗,便觉得句式太熟。

30、
山嫂当厨自昔来,岂知今日巧安排。
梅仙有意嘲公子,不献真身献灶台。

点评:有点戏耍、打油之趣,内涵太薄。

31、
鹤逐云飞去不来,树根封径未成排。
煮书论道人何去,山上空遗一灶台。

点评:设想有几个人(竹林七贤之类)曾经在此共度欢乐时光,有梅花云鹤相伴,尽日里烹茶吟唱,品艺论道,后来也不知所终,独有所遗灶台一方,可资追溯。思路尽管也与上面一些作品相类似,不免流俗,但起承转结也见功力。

32、
腊肉油煎味顿开,待烹椒蒜码成堆。
嫦娥也动红尘兴,犹遣清辉探灶台。

点评:写诗要敢于启动想象的翅膀,要善于把此处当下没有但凭借生活经验知道原来可能会有的添加进去,即使生活中没有但情理中可以有的也可以添加进去。此作懂得这一原理,一下笔便有别人没有的景象,联想合理而有情趣。

33、
几探幽香梅未开,山林空寂少人来。
当年煮雪疏篱外,应有落英飞灶台。

点评:煮雪疏篱外,落英飞灶台,这才是有味有情趣的诗家语,尽管没有深刻的含义,但委婉而见一丝淡淡的忧伤,以情感融于笔端而足以撩人心扉,也是可读之作。

34、
寻芳故地雪成埃,怅见空山冷灶台。
恐是卿卿人去后,匆宁寒食不曾开。

点评:把当今常见的婚变世事作为本诗故事的背景,使灶台独具伤人心肺的浓郁色彩,这诗便有一种深沉的感染力。起承平稳,转句以设想之笔宕开,结句回扣起承句中的“雪”字、“冷”字,全诗气脉通畅,委婉得体,颇得绝句神韵。

35、
客从四面八方来,物睹双锅一线开。
人叹遗踪欣咏灶,我观旧景欲登台。

点评:挖掘不到新的内容,又缺乏表达情感的细节,诗味不足。

36、
遗落深山一灶台,静依古木远尘埃。
只因逢着偷闲客,便有诗花款款开。

点评:也是没有新内容,但“只因”句还见灵巧,唯结句太弱。

37、
小径藤围闭不开,栖身方寸供人来。
世间烹尽风霜雪,独此深山一灶台。

点评:诗意与事主首唱差不多,只是翻唱而已。

38、
昨夜新梅开未开,萧窗锁雾费疑猜。
寒香去我三千里,遥想山中老灶台。

点评:把灶台远移到三千里外,这倒是符合和唱人的身份,毕竟那是岁寒公子毓所见而不是作者所见。这一点几乎所有和诗者都未觉察。但可惜前二句没给结句预作铺垫,白白浪费了三四句的精彩。

39、
云覆松遮洞半开,道缘只待巧安排。
此间合煮风和月,早有神仙设灶台。

点评:也是与神仙挂上钩,再怎么神来之笔,也无法从上面大把作品中突围出来。毕竟人家已占先。

40、
闲隐深山草木奇,烹茶煮酒最相宜。
美人一去谁为伴?煮鹤焚琴誓不离。

点评:这首有点意思,思路独特,不落窠臼。但美好的东西都已去尽,还有什么值得厮守的呢?立意本来很不错,可惜用宁愿“煮鹤焚琴”也不肯离开的诗句表达对旧灶台的情感有悖于美感的支撑(糟蹋了美好又如何算得上美好?)。

41、
为访梅花至此来,前缘或许早安排。
荒山已绝人烟味,料是神仙得道台。

点评:还没有人家“神仙设灶台”更有味,但“神仙设灶台”都未能突围,这“神仙得道台”又如何能拿上台面。

42、
人去山空野灶台,当年也甚巧安排。
竹荪曾就樱桃酒,饮尽秋风入梦来。

点评:饮尽秋风入梦来,不失为好句,只可惜次句没有实在内容,假如能设置一些可以揭示情感内容的细节或线索,这诗就有味了。

43、
薜荔一隅凉灶台,偶然狐兔作安排。
山人何苦移锅瓦,更不留薪待我来。

点评:这首见作者心思之巧。以废灶台久不用乃成狐兔藏身之窟喻做事不彻底会留隐患,此巧思之一,以山人移走锅瓦不为后来人留存生活设施喻其自私缺乏为后人着想,此巧思之二,以我来灶台已冷、锅瓦无存、寻薪艰难,喻往往迟到一步便错失良机,一首小诗,曲尽万千思绪,也写得有趣。

44、
我看灶头明镜开,花团锦簇一排排。
繁华恰似浮云去,留与后人方寸台。

    点评:灶头明镜,或指移走大锅之后灶面所见两圆,日色、月光、云雾、树荫、花影、都从“明镜”里一一闪过,因此作者感叹一方灶台,阅尽无数沧桑,繁华也如浮云过眼,想知道每一种光景的滋味,便问问灶台好了。灶台在这里,成为百科全书的智慧老人。这恐怕是只有这诗的作者,才赋予了废弃灶台以全新的灵魂,这是有别于他人的可读之处。

45、
泥塗斑駁暗生薹。樗櫟相憐許不材。
坐爇人間煙火後。殘身祇待也成灰。

    点评:这诗的视野也与人不同,作者的追寻目标锁定在灶台里的残灰。有灶台当然便有残灰。作者感慨的是当初煮熟米饭肉菜的那些柴火,尽管可能是一些建筑上毫无用处的木材,可是他们却用毁灭自己的方式为人类做出贡献。这诗可说是七绝精品,但却是和唱中的别调,因为和首唱内容已隔得太远。

46、
落落寻梅梅未开,疏篱似遇故知来。
或曾煨得枝头雪,纤指汤羹出灶台。

点评:纤指汤羹,又是一幅美人下厨的画面。也曾有爱梅之人在此呆过,也是寻梅梅未开,然后…诗中有故事,句中有情节,这诗便温润起来。

47、
静卧山中孰觅来?当年故事未曾开。
大神一夜登天诀,便是峰烟出灶台。

点评:也有故事,这回却是大神登天,是踩着灶烟升上去的,大胆设想,小心铺垫,只可惜没有太多智慧的灵光。

48、
古木参天掩蜡梅,探幽问道静心来。
仙娥早共林郎去,此地空余旧灶台。

点评:林郎与仙娥,曾在此偷吃人间烟火,该有又一部爱情传奇诞生了吧?只要编得精彩,也无不可。但为什么是林郎呢?

49、
藤萝掩径灶蒙尘,无复探寻旧主人。
我欲深山起新火,朝昏煮得一壶春。

点评:看着“灶蒙尘”,又寻不到旧主人,没有闹情绪,没有任何抱怨,立马砍伐柴火,要很多很多,因为要煮的是“一壶春”。这是最具积极心态、最见豁达情怀的可读之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15 11:13:0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哇,沙发学习,真长知识,谢谢孟欣老师点评,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15 15:00:35 | 显示全部楼层
蔚然大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15 22:30: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窑州散人 于 2016-1-15 22:31 编辑

呵呵,真的是蔚为大观。不仅评的认真,序言也说的系统、到位。本评刻意隐去了作者姓名,可能是为了对作者的“尊重”,怕损毁了“说得不好作品”作者声誉。其实大可不必。一篇作品,各有所寄,见仁见智,决非一人好恶而已。说得不好的,应该是评者“直言”的表现,值得称颂。
需要说明的是,本人在其他论坛随意跟贴弄笔(想想应该在本论坛没作专题发表),孰料好事者也编缉其中,第35篇便是,这个说出来无妨,是丑不可盖也不该盖,况本人也从来没认为自己的作品会“永垂不朽”,应该无损大雅。摆出来虽不是语录也是作品,接受“检阅”是完全可以的。评者说“挖掘不到新的内容,又缺乏表达情感的细节,诗味不足。”当然无可厚非。
在这里,要向评者道一声“辛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15 22:48:44 | 显示全部楼层
需要指出的是:评者序中云:“总会得罪一些人,因为总有人觉得自己的诗可同李杜比美,可偏被评得一无是处。总之你拔高,他没意见,你贬低,他受不了。”这个未评先论的作法是不可取的。我这里跟贴说一下,你可能认为我说你“得罪”我了。不会,请你放心。
要说的是,你说“总有人觉得自己的诗可同李杜比美,可偏被评得一无是处。”而综观评者对几十篇的评论,都是直言的,我的跟贴“被评得一无是处”是当之无属了。为何你就要未评先论的对评得不好的诗作者说“总有人觉得自己的诗可同李杜比美”呢?这就令人百思不得其解了。大概先生觉得自己的评论要“千古流传”,所以在这里弄一个未卜先知的手段以显其玄妙吧。再次声明,我的作品决非“可同李杜比美”,任凭知者不知者评,说好说歹,概无与人争论况真的不需要争论的。只是也请评者口中积德,对“写得不好的诗可以信口滥言”,对其作者还是不要另眼相看,作品不好人品还是有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15 22:52:4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不知道你是何方神圣,既被梅庐请来当有一定根基。但本人是对事不对人,直言了也请海涵。不要在台面上一坐就觉得自己是非凡人物可以对写诗“不好的人”的人品信口贬低,那是要不得的,还望先生自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15 22:54:01 | 显示全部楼层
排队学习
先看了几个,得空再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15 22:59:45 | 显示全部楼层
很见精神,卫国兄定是喝酒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16 00:52:3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這個唱和組詩,第一稿梦欣兄写的文章我也發在論壇了,賞析了三四首诗。昨日他发来全部的点评我還有些意外,也是花了大精力的。對於點評,的確是難,不認識作者本人,不了解其思想背景,是很难读出深刻的意味的,只能從字面解讀。難免有偏差。比如,我熟知你,所以感觉转结自有不同的意味。我想梦欣兄的為人也不會針對個人的,評論,詩話,自古一家之言,僅作參考就是了。此事我考慮不周,不要因此多想才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16 03:41:44 | 显示全部楼层
梅庐 发表于 2016-1-16 00:52
這個唱和組詩,第一稿梦欣兄写的文章我也發在論壇了,賞析了三四首诗。昨日他发来全部的点评我還有些意外 ...

窑州散人兄非对评诗,是对前面的序言而言,亦是真言直言。对序言中的说明及选词,不独对梦欣兄,也应引起我们及其它评者们注意此细处的立言。出现此种情况,也别大较真,多理解评者一时的顾虑就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北社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北社诗社 ( 粤ICP备13049926号 )

GMT+8, 2024-4-29 23:59 , Processed in 0.028205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