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社诗社

 找回密码
 注册北社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北社 诗社 诗词
《北社集》正式发布中国北社诗社社友名录中国北社诗社章程新人入社申请参考
查看: 1263|回复: 7

[文言文] 艺术十六字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7 12:51: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樱林花主 于 2015-10-6 15:55 编辑

艺术十六字诀
物本无义,目及心然。
不学而学,大法无先。
如山石,块大边长者,常人以为大材,凿之雕之,难逃破解;而岸石风蚀浪淘,千疮百孔,貌似废物,不足取也,然岁月留痕,沧桑毕见,味之厚重,尽现自然之力,而鬼斧神工之美在焉。是故物本无分,唯心是用,化工可索,大美自然。移之诗书画印,状物兴怀其理亦然。
        浅思偶得,有请诸位师友正之,此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7 13: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樱林花主 于 2015-10-6 15:55 编辑

呵呵,太深奥了,天下沧桑,难逃自然法理,无欲而无求,无求者自然有应之人,人常道,有为而有位,殊不知,有为欲之过强,必出位,然无为者,看似无为,实则无所不为,隐循深山者,修心养性,无念无牵,享自然之乐趣,境界之高也几人能及,而我辈即为凡夫,须谨记,因果之使然,善恶分明即可,小看,天地之悠悠,行事待人凭心而就,大看,即是天地之一分子,须担之责勿推勿抢,平以待之,日久积德,必有后报焉,若人生上此境界,于我凡心足矣~~
哈哈,谬论夜谈,野夫兄见笑了,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8 15:47: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樱林花主 于 2015-10-6 15:55 编辑

自悟思索,与人有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8 17:37: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樱林花主 于 2015-10-6 15:55 编辑

未辱其名,野路子也。
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9 18:09: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樱林花主 于 2015-10-6 15:55 编辑

悟得深刻,蕴含哲理!余前几年也曾有一感悟,贴上来供兄一哂!
句出自然诗自工
对于诗词创作的炼句,自古以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千人千面,难有定论。但通过这几年的诗词创作实践,我觉得不论语言的雅俗与否,只要立意高远,语句清新自然,无雕琢痕迹,那怕是平淡纯朴的口语白话,或街巷俚语,若安排得当,浑然天成,娓娓道来,琅琅上口,也可以创作出具有高雅诗韵,深远意境的诗词佳作来。综观绝大多数的唐诗宋词,莫不如此。试举几例:“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王维的《杂诗》)“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贾岛《寻隐者不遇》)“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这些诗中没有生僻的辞令,没有深奥的典故,没有任何生搬硬造的堆砌,就象平时说话一样自然流畅,丝毫看不出一点雕琢过的痕迹。可谓是路旁摘花,信手拈来。可是读起来却使人情趣激荡,诗意盎然,无不启人深思,无不产生共鸣,如饮美酒,如沐甘霖;恰似泉流石上,风生松林,行云流水般使人如醉如痴。直至今天,千余年来,仍有撼人心魄,感人至深的艺术魅力。而象这样的诗词例子却举不胜举。我想句出自然,贵在天成,恐怕这也就是唐宋诗词为什么能脍炙人口,千百年传唱而经久不衰的缘故吧。
而现在有些文人墨客,为了显示自己所谓的博学或过人的才思,故意在诗词创作上卖弄文才,追求奇巧险怪,在诗词写作上选韵觅险,用字生僻,遣辞别扭,造句深奥,引典法古,故意炫耀学问和作诗的本领,使人不解其意。其作品既使人难懂,读之也使人生厌,难成好诗。即使水平再高,而曲高和寡,更难于流传。也有些平庸之作,或歌功颂德,或互相吹捧,或顺口溜,或打油词,却也搬古弄典,故弄玄虚,强作风骚,更是读之乏味。
所以我认为:情由真挚意真切,句出自然诗自工。句出自然的诗词就象秀美的山川胜景出自天然,鬼斧神工,不经人为的雕琢,更具眩目的美韵。领悟了其中的真谛,我创作诗词也尽量尝试着用口语白话,以句出自然为原则,把自己的情感抒发出来,使之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不但写起来文从字顺,清新自然,且立意也清雅得趣,别具诗味。近年我创作的一些田园诗如《山乡春色》:山野薰风归燕忙,田园处处换新装。农家少女手儿巧,绣出黄花满垅香。《茶园春光》:雾漫茶园笼碧纱,鹃声起处笑声哗。村姑撷得千担翠,揉撒芬芳入万家。《库区春意》:细雨濛濛润晓江,翩翩紫燕自成双。柳丝轻拂禽鱼戏,浪里飞舟碧透窗。《橙园秋韵》:半山飞翠半山黄,阵阵金风溢果香。靓丽村姑坡上闪,道旁橙子满箩筐。等等,由景生情,由情描景,句出自然,流畅生动,情景交融,一首首诗就象一幅幅天然的乡村水墨风景画。《诗词月刊》责任编辑何鹤先生评价这些诗说:“言之有物,语言轻灵,清水芙蓉般不事雕琢,给人一种原生态的感觉,非常好!”
丁芒先生在《运用辩证思维,攀登精品高峰》一文中在谈到诗词写作应妥善解决四大矛盾,处理好十个“不如”的问题时,在论及“语言”问题上也说:“雅不如俗”,“当代诗词理应使用当代口语……连语序、语势、语气、语流,都应当口语化也。”我完全赞同丁芒先生的观点。诗词要走向大众化,诗词创作的语言就应该趋于平淡化、口语化。以自然平淡的语言写出不俗的诗词作品,方显出作者的大手笔。
其实,“诗乃心声”。自古以来,诗词便是作者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而诗词创作的语言,辞汇当然也是随意而起,随情而出,随景而生,自然流畅,通俗易懂为佳。诗句过于生涩,过于怪巧,过于呆板,过于刻意雕琢,把人引向云里雾里,就如眼睛视物一样,模糊不清看不远,反而不美。正象古人所云:刻意创造,终乏天工。当然,我们提倡学习唐诗宋词句出自然的写作艺术,并不是要墨守成规的一成不变的去追求复古韵味,而是要效法唐诗宋词的写作技巧;学习其诗词创作的自然、清新、流畅、如行云流水般的笔法和语言,再赋于我们今天的时代特征、时代内涵、时代精神和时代风貌,与时代的脉博一起跳动;以清新自然、纯真浪漫、通俗流畅的大众化语句去言志抒情、描景叙事,就一定能够写出具有高雅的诗词韵味、创作出有深远意境的、有时代魅力和时代特色的、为广大读者所喜爱的美仑美奂的诗词作品来。诗词一一这一古老而又秀美的中华文学艺术瑰宝也就一定能够焕发出新的夺目的光彩。(转帖自邱才扬兄。多些见解和探讨或有益于艺术之提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9 18:10: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樱林花主 于 2015-10-6 15:55 编辑

谢谢朋友们共同探讨!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2 13:50:28 | 显示全部楼层
言簡意賅,道法自然。問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6 22:10: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樱林花主 于 2015-10-6 15:55 编辑

谢梅社!往港迟复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北社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北社诗社 ( 粤ICP备13049926号 )

GMT+8, 2024-4-29 02:34 , Processed in 0.01627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