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社诗社

 找回密码
 注册北社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北社 诗社 诗词
《北社集》正式发布中国北社诗社社友名录中国北社诗社章程新人入社申请参考
查看: 4327|回复: 8

[诗话] [原创]選堂先生“形上”詞在"變"與"不變"中的突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22 16:52: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樱林花主 于 2015-10-6 14:22 编辑

選堂先生“形上”詞在"變"與"不變"中的突破<br/>  <br/>   主題內容:<br/>   中國的文體講究:體、氣、心、性四個要素,“文體” 一經定式就成為相對穩定的體裁,“形而上”詞是在“不變”的文體中尋找到了“變”的方法。<br/>   主旨和“落想” 在詞體結構中位置的移動, 以及雙勾筆法的運用,是為了更便於使用賦比的手法,同時也拓寬了詞的容納空間,這有利於突破“唯我”的境界,更好地表達“超越自我”的思想意識。<br/>  <br/>   一.中國有志之士突破“唯我”的心律歷程<br/>   <br/>   從中國人的最高審美標準出發,自漢代董仲舒以來,直到近代的學者錢穆都強調“天人合一”進而演變成為“天人感應”的理論。這種儒家“保我與唯我”的思想在中國人的思維中占據著主導地位,並形成指導中國人行為的準則: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而達到這個準則的最高境界是“中和”的理念,所以,中國人普遍認為:“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這與西方古代哲學觀念中“人與自然的對立”的關係就完全不同了。因此,自鴉片戰爭之後,中國有志之士在反思失敗的教訓中,始終不能找到“超越自我”的思維方式。<br/>  <br/>   凡是讀過李澤厚先生《美的歷程.人的主題與文的自覺》一文的人大概都知道:中國人的心律歷程分為:“ 我在--存我--保我--唯我--超我”這五個階段。中國的文體與思維方法更是一致的,講究:體、氣、心、性四要素,在“變”與“不變”的相對穩定中有志之士完成了從“我在”到“唯我”的心律歷程。但是中國在鴉片戰爭之後,“唯我”之夢給中國的上層知識界敲響了警鐘。為了重新強大起來,改革的洋務派提出了:“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主張,中國文化界不但沒有在改革中脫離“唯我”走向“超我”。反而使中國人的思維形式更進一步被禁錮在:從“保我”到“唯我”的階段中,而不能找到突破固有文化思維的途徑。<br/>  <br/>   如:秋瑾是中國女性中敢於衝擊舊傳統的有識之士,她的《鷓鴣天》:<br/>  祖國沉淪感不盡,閑來海外覓知音。金甌已缺總須補,爲國犧牲敢惜身? <br/>  嗟險阻,歎飄零,關山萬里作雄行,羞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龍泉壁上鳴。<br/>  <br/>   在詞的結構上,她在下片中仍是將上片的一個“敢”字進行不斷勾勒,把“敢”字放大,在“作雄行”的理想境界對比中,進一步再用“龍泉劍”從側面深化“敢”這個主題,用以表現她積極向上的獻身精神,當她將主旨落在“敢”字上時,她的思維就無形地被局限在“唯我”的思想境界裡了,這就是中西思想與文化在本質上的區別。因為中國人認定,只要憑借著個人的努力就可以“人定勝天”,進而可改變所處的逆境。中國人經過無數次的革命和改良的試驗,在以我為主的框架內都失敗了,這就不能不引起人們的深思。<br/>  <br/>   反觀饒宗頤先生的《鷓鴣天.和慷烈》,與秋瑾的詞在結構上先作下比較:<br/>  筋力猶堪陟上層,虛堂一雨得秋清。天邊千漵綿綿白,檻外群峰歷歷青。<br/>  螻蟻飽、草蟲鳴。山居畫裡且逃名。西風嫁晚開何益,冷蕊殷勤為葺楹。<br/>   在詞的結構上,饒宗頤先生將上片的“虛堂”這個實詞進行勾勒,用“逃名”來進一步深化:“西風嫁晚開何益,冷蕊殷勤為葺楹。”這個忘我與無我之境。表現了作者積極向上的獻身精神。 在山居畫裡且逃名的“落想”後立刻道出全詞主旨,把“我”化為一草一木,容於大自然中,這個結構上稍微的改變,與秋瑾《鷓鴣天》所表達的“唯我”----主宰世界與改變世界的思想就完全不同了,作者借上下片兩個實詞的互相勾勒,突破了“唯我”思維的禁錮。<br/>  <br/>   就“詞”這一文體而言,它的審美取向自清末臨桂諸子之後,詞人們一直都在探求各種途徑尋找“超越自我”的表現方法。民國初年,王國維提出了境界說,顧隨先生主張詞用語的現代化,又主張用第三隻眼睛看月亮,但是他們的努力都沒有突破中國韻文文學“沒奈何” 的思想境界。<br/>  <br/>   中國的有志之士在探尋突破“唯我”的過程中,憑借著“中學為體”的原則,在學西方不成的情況下,文化思想界產生了分化,一大部分人在激進思潮影響下,依靠群體力量找到了“超越自我”之路。這表現在詩歌這一文學體裁中就是:“英雄創造歷史,人民是歷史的英雄”這個悲壯的主題。最具代表性的是毛澤東主席填的《蝶戀花.答李淑一》作者以他深厚的文學底蘊,把依靠群體力量達到“超越自我”的思想,通過詞的結構安排,表現得淋漓盡致。況周頤說:“填詞如同作小賦”;顧隨先生在評述蘇東坡《蝶戀花》詞時也說:“詞題曰《暮春別李公擇》,俨然是個截搭題 。”作者遵循了中國傳統詞學慣用的章句學的方法。起句:我失驕楊君失柳。先破“答”字這個題目,續將起拍中的“楊柳”這一意象進行勾勒:“楊柳輕颺,直上重霄九”,再把題目中的“答”字進一步具體化後,以吳剛,嫦娥作“比”,將主旨落在“萬里長空,且為忠魂舞”上,來體現“天人感應”這一思想框架中的普天同慶“和諧”曠達之道。是用具體形象在說理,續而迫出:“忽報人間曾伏虎,淚飛頓作傾盆雨”的 “超我”之境。從思維方法上來講,作者仍是“人與自然平等”的儒家積極入世,力求向上與道家幻化思想的調和。在“落想” 時,畢竟還是沒有完全跳出中國傳統思維的範疇,在達到“超越自我”的思想境界之際,還沾染著一絲“唯我”的殘跡。<br/>  <br/>  另一部分沒有受到激進文化沖擊的知識分子,憑借著自己的學識,在長期的探索中,逐步將中西文化在自己的思想裡進行交融,使自己逐步突破了“唯我”的界限,達到“超我”之境。饒宗頤先生就是這一部分知識分子中的代表之一。他這種“超我”的思維在各學術領域中都有突出的展現。<br/>  <br/>  二.饒宗頤先生在“變”與“不變”中開創“形而上”詞<br/>  <br/>   就饒宗頤先生的詩詞而言,許多學者和詞論家在藝術風格、內容賞析等方面對饒先生的“形而上”詞已作過一系列的分析。然而,李漁在《閑情偶寄》中特別強調:“填詞一道以結構為第一,至於“結構”二字,則在引商刻羽之先,拈韻抽毫之始。如造物之賦形,當其精血初凝,胞胎未就,先為制定全形,使點血而具五官百骸之勢。”他這一主張歷來被詞論家所認同。每一個詞調它的起拍、作結、過片、用韻、主旨的位置、四聲的組合都有習慣性的使用方法。形成了一個詞調不同於其他文體,不同於另一詞調的固定“結構”。我們可以通過對饒宗頤先生“形而上”詞結構的比較,來看饒宗頤先生是如何突破“唯我”達到“超我”境界,追求向上一路,主張以積極態度,培養人的精神世界的。<br/>  <br/>   例如:饒宗頤先生的《念奴嬌.自題書畫集》。沈寐叟言:通元嘉山水一關,自有解脫月在,語出華嚴行願品,竊取其意: <br/>  萬峰如睡,看人世污染,竟成何物。幸有靈犀堪照徹,靜對圖書滿壁。石不能言,花非解語,惆悵東欄雪。江山呈秀,待論書海英傑。 細說畫裏陽秋,心源了悟,興自清秋發。想象荒煙榛莽處,妙筆飛鴻明滅。騎省縱橫,文通破墨,冥契通窮髮。好山好水,胸中解脫寒月。<br/>  <br/>   這首詞是饒先生《選堂詩詞集》中的壓卷之作,也是和蘇東坡的《念奴嬌.赤壁懷古》韻,那我們用蘇軾的詞在結構上作個比較,就可看出饒宗頤先生是如何在“不變”的詞體中尋到“變”的方法,而探求新詞路,來表現“超我”境界的。如蘇詞:<br/>   <br/>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謹當年,<br/>  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笑談間、檣艣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br/>  <br/>   蘇詞:上片,先實寫物內的人,以“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起拍:用一個“去”字緊扣懷古這一題目,抓住“人物”這一意象,明起明承,將“人物”釣出,再憑目光所及直指:故壘西邊,進一步推出具體人物----周郎。續展開時空的正面描寫:落實在:赤壁、亂石、驚濤上。作者這時借寫景束起思維,將史實,風景,思維等,瞬間合而為一道出:“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這個全詞的主旨即總綱;在總綱的提絜下將自己與周郎作比,上片實寫時用起伏性大的疏筆,讓讀者在跌宕中跟著作者的思維跳躍,一起產生迷離的幻覺,爲下片事件細節的描寫留下了廣闊的空間。<br/>  <br/>   然而,饒詞:上片,先虛寫物內的世界,以“萬峰如睡,看人世污染,竟成何物?”起拍發問, 扣住一個“睡”字,暗以“獨賞芳菲”(注:這是饒先生《六醜?睡》中的警句: 漫芳菲獨賞,覓歡何極 )的孤寂之感來破《自題書畫集》這個題目。借一個“看”字振起,總領全詞, 抓住“人世”這一意象,暗起明承,將其釣出,用“靈犀照徹”向下推挽出對“路漫漫其修遠兮”即“靜對圖書滿壁。”的感慨, 在不斷求索中重新 “看人世”的一石一草一木所具有的靈性。“石不能言,花非解語,惆悵東欄雪。”每人的視角中的物象,依認識的高度不同,表現方法也不同:“ 江山呈秀,待論書海英傑。”上片結句,對書畫藝術總體的“面”作了總結。為下片的細說開創了大前題。<br/>  <br/>   蘇詞是:下片承上片,在總綱---主旨的指導下以遙想領起全詞,隱去自己,用暗比入幻,細緻刻畫心目中的英雄人物:周瑜,把小喬初嫁和赤壁之戰的時空在幻覺中錯位,集中筆力於“談笑間、檣虜灰飛煙滅”的細節上深化周瑜的才能。轉而以“出幻”渡向“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回落到自己頭上,用古人比自己,勾住主旨道出內心的隱痛:因1079年蘇軾作詩諷刺新法,發生“烏台詩案”險被殺頭,被貶到黃州後,面對古戰場,寫此詞目的是希望得到朝廷重新信任,爲抗擊外族侵略貢獻自己的才能,早兩年他作的《陽關曲》:“受降城下紫髯郎,戲馬台南舊戰場。恨君不取契丹首,金甲牙旗歸故鄉。”在詩中就明確地表明了他以身許國的志向。結拍由人轉向天作“落想”: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使天人合一,回應一時豪杰。許多評論者認爲這是“烏台詩案”後,蘇軾消極情緒地表現,其實詞正是反襯作者自己報國的雄心怕得不到施展,一尊還酹江月,恰是他祝願山河永固,可對山河而言,人生是短暫的。他委婉地向最高統治者訴說了自己的心迹:我不反對“熙寧變法”,富國強民的主張。作者的這篇詞:佈局嚴謹,渾然一體,雖是豪放詞的代表作,含有積極向上的理想,但是全詞仍停留在“唯我”的思維境界中。<br/>  <br/>   反觀饒詞的:下片以“細說書畫技法”順承上片引導出下文,筆法大不相同:“畫裏陽秋,心源了悟,興自清秋發。”由畫史說到禪學,再說到心靈對景色的感應。一路推挽,再由心中所悟之景之法,過渡到目光所及之色之技。正如饒先生自己在:《 固庵文集.觀雲賦》p9中所說:“接前境之非真,悟來者之皆實。說法由假,忘言惟臆。看表裡之山河,豈頃刻所嘗歷。謂雲之為吾耶?則隨合前開,來往而靡一相識;謂吾之非雲耶?則何故迷離倘恍,留此似是而非之跡。”直道出書畫技法的奧妙所在。但是詞至此並未就書畫只言書畫技法而中止,饒先生從書畫的技法進一步展開想象的空間。心裡想的是:“荒煙榛莽處”,落筆時卻妙在“飛鴻明滅。”他不寫“沒奈何”的河山景色,而“指出向上的路----鴻鵠之志就在這思維的一瞬間”。饒先生與他之前詞人的分界處就在前人填詞是:“吾聽風雨,吾覽江山,常覺風雨江山外有萬不得已者在。此萬不得已者,即詞心也。而能以吾言寫吾心,即吾詞也。此萬不得者,由吾心醞釀而出,即吾詞之真也。”見《蕙風詞話卷一》。況周頤的詞論對前人的詞作了一個總結是:以吾言寫吾心之萬不得者,而饒先生在論書畫時,突破了“萬不得已的詞心”結合中外詩歌的理論進一步明確了“超我”的理念,故在詞前小序中說:“ 通元嘉山水一關,自有解脫月在。”前人在論詩時有:元祐、元和、元嘉三關之說。正如論畫:元代夏文彥曾評鑑:自黃帝至元朝的畫家,就其繪畫成就,劃分為神品,妙品,能品三等 。元.陶宗儀在《南村輟耕錄.卷十八.敘畫》中說:繪畫技術精良,能達到形體相似境界的,稱為能品。筆墨超絕,傳染得宜,意趣有餘者,謂之妙品。 氣韻生動,出於天成,人莫窺其巧者,謂之神品。饒先生在此詞中將書畫的神品與元嘉山水詩作比較。欲達至境必須破關而出:心源了悟,由此進行“落想”:“騎省縱橫,文通破墨,冥契通窮髮。”強調要在形象思維的領域裡無拘無束的馳騁。有時口雖不能言,但畫中一草一木都要與心相契合,直迫主旨。眼中的“好山好水”,正如心中自有一輪真俗圓融通透的明月在。饒先生以“好山好水,胸中解脫寒月”為綱,扣住一個“看”字,收緊全詞,借以增加“落想”向外的張力。<br/>  <br/>   兩首詞在結構上略作比較,就會發現:<br/>   蘇詞的總綱:“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在詞的中心位置,拉緊過片的“遙想”兩字,以“遙想”作為綱與目之間的連結點,各個目皆為“一時豪傑”而張開;而饒詞的總綱:“好山好水,胸中解脫寒月” 在詞結拍的位置,從結句拉緊起拍的領字“看”,以“看”字作為綱與目之間的連結點,各個目皆為“解脫月”而張開;另外,蘇詞在起拍釣出形象後,以意象思維,攫取客觀存在的史實,與自己的主觀想象融為一體,巧妙地用周郎和自己作對比,道出心聲。而饒詞在起拍釣出形象後,用具象思維,一路以賦筆鋪敘,借用諸多相類似的“象”不斷逼進主旨,使主旨逐步明確化。故蘇詞只是詩化的詞,而饒詞卻是經“依字行腔”規範後賦化的詞。<br/>  <br/>   如果我們多看一些宋元明清的《念奴嬌》就會發現:《念奴嬌》一詞大多數詞人的主旨或總綱的位置是幾乎相同的,多在中間的位置上。<br/>  <br/>   如張孝祥的:《念奴嬌.過洞庭》: <br/>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無一點風色。玉鑒瓊田三萬頃,著我扁舟一葉。素月分輝,明河共影,表裏俱澄澈。悠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說。 應念嶺表經年,孤光自照,肝膽皆冰雪。短髮蕭騷襟袖冷,穩泛滄溟空闊。盡挹西江,細斟北斗,萬象爲賓客。扣舷獨嘯,不知今夕何夕!<br/>   作者的一切意念皆由“悠然心會”引發,而這體會又難與他人共享,所以他扣緊“應念”展開全篇。從結構看詞的總綱,落想,均與蘇詞的位置相同。<br/>  <br/>   又如:清陳子龍的《念奴嬌.春雪詠蘭》:<br/>  問天何意,到春深、千里龍山飛雪。解佩凌波人不見,漫說蕊珠宮闕。楚殿煙散,湘潭月冷,料得都攀折。嫣然幽谷,只愁又聽啼鴃。 當日九畹風光,數莖清露,纖手分花葉。曾在多情懷袖裡,一縷同心千結。玉腕香消,雲鬟霧掩,空贈金跳脫。洛濱江上,尋芳再望佳節。<br/>   陳子龍作為欲挽狂瀾於即倒的志士,他將《離騷》中:恐鶗鴃之先鳴兮,使夫百草為之不芳。化為自己詞的主旨,續追憶:當日。道出“落想”: 洛濱江上,尋芳再望佳節----表現了他: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大無畏“忘我”的思想寄托。他在詞中已有欲突破“唯我”的意識,然而,他雖是開一代風氣的大家,但在詞的結構上仍遵循的是蘇詞格式。<br/>  <br/>   再如近代顧隨先生的《念奴嬌》----《無病詞》p24:<br/>  屋山起伏,正沉沉無際,黯淡如鉛。向晚陰雲低壓處,橫空幾道蒼煙。凍解長河,冰流春水,減得幾分寒。繞廊徐步,隔窗聞弄弦。 見說山水清音,樓臺勝景,自古讓神仙。爭奈自家塵福淺,誰教偏住人間。四載明湖,三年東海,二月杏花天。眼前何物,雪花飛上欄干。<br/>   顧隨先生可謂是開北方一代風氣的現代派詞作家,他用第三只眼睛看月亮,融佛學,儒學為一體入詞中,但在結構上依然遵循的是宋詞的結構方法。<br/>  <br/>   各代名家在開一代風氣之先,由“以腔傳字”的歌辭,向賦化的“依字行腔”的詞體發展的過程中,對於如何完善詞學的表現方法,擴展詞的內容,調整詞的風格,總結詞的理論時,他們並非不知對詞結構的調整,可以為“詞”重開一個廣闊天地;然而,一則是前人膽識不足,一則是學問才氣不逮,如《念奴嬌》一詞,總綱或“落想”出得過早,下片便會顯得無力,如同猜枚一樣,給人以先揭了謎底之感;過晚則上片顯得冗長,又會給人以入境過慢之感;故前人多不敢在詞的結構上作改動的工夫,而饒先生憑借著自己中外文化的底蘊,深厚的賦學的功底與廣博的學識,在詞體“變”與“不變”中,找到了突破“唯我”的平衡點,即移動主旨或“落想”的位置,為“向上一路”拓寬了創作空間,由此開啟了“超我”的表現方法。這是一般填詞的人很難作到的事。<br/>  <br/>   如饒先生的另一首《念奴嬌》爲中秋之夜不見月而作,也是為“向上一路”留下寫作空間的最好例證:<br/>  峽雲迢遞,洗中秋、雨濕群山無色。光怪鬼門剛過了,倍信浮生如葉。戡破天人,同歸芴漠,黑夜心澄澈。月華安在,妙境更誰共說。 只惜羈旅年年,高寒玉宇,冷浸千堆雪。霧鎖長川,猿散盡,杳杳修途空闊。萬縣非遙,重山已過,暫作舟中客。江流日夜,今宵休問何夕。<br/>  <br/>   我們比較過前人所作的《念奴嬌》後知道,大多是將“落想”放在結句,這是因“落想”是一首詞思想境界的制高點,前代詞人多恐才力不足,在達至頂峰時,往往就會收拍,留下餘響。但是,饒先生於上片借“鬼門剛過”所創之境,在領字“洗”的統攝下,作出“落想”:戡破天人,同歸芴漠,黑夜心澄澈。進而憑借著廣博的學識將:“黑夜心澄澈”用“玉宇”“千堆雪”“猿散”“修途”“舟中客”等一系列形象不斷的用賦筆深化與細化澄澈的心靈,然後道出“超越自我”的主旨:“ 江流日夜,今宵休問何夕。”並以此為綱反扣住領字“洗”使全詞結構十分緊湊,並未因“落想”出現得過早而使下片顯得松散無力。 <br/>  <br/>  三.主旨與“落想”位置的移動,拓寬了詞的寫作空間<br/>   <br/>   如果我們再進一步讀饒先生的其他代表作,就會發現饒先生許多詞的主旨或“落想”的位置,都與宋詞中同調詞作有或多或少的不同。這種變化對表現向上一路“形而上”的詞拓寬了寫作空間。但是要利用好這個空間,必須有深厚的賦學功底和各種領域裡豐富知識的支持。所以饒先生在《兩晉詩論序》裡也說:原夫詩之內在要素,蓋有四焉:曰情曰性曰景曰事,情盡於悲,性適乎理,景窮於物色,事達乎史鑒;建安蔚其風骨,志深筆長,其成就在情。至若晉詩所以度前越前軌厥為情以外之三者。玄趣以結其清,山水以流其韻,今所共悉;而言事之製,關乎識力,表見于詠史一路。(《固庵文錄》 p291)而詞在傳情的基礎上要進一步發展,就須融各種學問於一體,所以饒先生在《詞學理論綜考序》裡又說:“詞之為物,合聲文形文情文三者而為一。句之抑揚長短,音之清濁亢墜,調譜以之形成,有其定格,故音樂性亦最高,其他韻文,無可比擬者。若其鍊字琢句,六丁難致其工,被質緯文,七襄亦遜其采。清空之氣,流轉於字裡行間,真摯之情,無害乎粗頭亂服。句兼對偶,辭極綿麗,蓋合駢散之職能,華夏文體演進,至此而遂臻極致焉。”由此可知,主旨或“落想”的位置的變化,可利於言事,而言事關乎識力,同時,這些學識需要融會貫通於詞中,才能更好地合聲文形文情文三者而為一 。我們可以從宋詞與饒先生其他詞調的對照中,學習掌握向上一路“形上”詞的創作技巧。<br/>   <br/>   《賀新郎》一詞又名《金縷曲》清人又有名《雪月江山夜》者。最早見於《東坡樂府》而《詞譜》和《詞律》多以高觀國或葉夢得的詞為正格,作此調最多的是陳維崧他的《湖海樓詞集》共收有135首;最著名的是清代曹爾堪《秋水軒唱和“剪”字韻》;而宋劉克莊共填有43首《賀新郎》但縱觀這些詞作他們在結構上有一個共同點,從全詞看《賀新郎》一詞首拍與尾拍一氣如話,一語流貫:如:龔鼎孳的詞:鶴髮開元叟……斜陽外,一回首;雁字橫秋卷……雙鳳帶,再生剪。再如:廖仲凱的詞:諷世依盲瞽……珠海夜,漫如故。以中間過片為軸心起伏跌宕於首尾之間。看劉克莊的詞,他就是以:“兩河蕭瑟惟狐兔”為中心,依此順承而道出主旨用:“問當年、祖生去後,有人來否”一拍扣住:“試、向”兩個領字,將詞的意境推向高潮:算事業須由人做。同樣,辛詞的結構與劉詞的結構是一致的。<br/>  <br/>   參考劉克莊詞:---《唐宋詞鑒賞辭典》p1912《賀新郎·送陳真州子華》<br/>  北望神州路。試平章、這場公事,怎生分付。記得太行山百萬,曾入宗爺駕馭。今把作、握蛇騎虎。君去京東豪傑喜,想投戈下拜真吾父。談笑裏,定齊魯。 兩河蕭瑟惟狐兔。問當年、祖生去後,有人來否。多少新亭揮淚客,誰夢中原塊土。算事業須由人做。應笑書生心膽怯,向車中、閉置如新婦。空目送,塞鴻去。<br/>  <br/>   [評析]:詞人送朋友去真州赴任,但條陳的卻是抗敵之策。對朋友此行,他也致以嘉勉之意。朝野的隳頹氣,毅然以國家大計爲已任。算事業須由人做,詞句中顯示出作者抗金復國的高度責任感,即是對朋友臨別時的最好贈語,但也體現了作者“治國平天下,舍我其誰”的“唯我”意識。<br/>  <br/>   再参考辛棄疾《宋詞十八家.辛詞》p196《賀新郎》<br/>  甚矣吾衰矣。悵平生,交游零落,只今餘幾?白髮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間萬事。問何物,能令君喜。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情與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東窗裏。想淵明,停雲詩就,此時風味。江左沉酣求名者,豈識濁醪妙理。回首叫,雲飛風起。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知我者,兩三子。<br/>  <br/>   [評析]:這首詞是辛棄疾的得意之作,對後世好引經史之語,好為詞論的辛派詞人影響頗大,但作者扣緊主旨將意境推向:“回首叫,雲飛風起”的高潮後,憑借著自己的才氣,並未將思路束起,繼續向深層挖掘,只是借“青山”“古人”將物我,古今的時空進行交錯,來表現出一種豪宕曠達之情,一則因作者當時思想的局限,一則因詞的前片布局形成的結構,已沒有再進一步拓深的餘地了,所以當以:“知我者,兩三子。”收拍時還是沒跳出“唯我”的思想情結。<br/>  <br/>   然而,看饒先生的《賀新郎》:立穎從余等自Lugano入義大利,初無此計劃也。沿途茂林叢莽,風物畢異。夜宿Bedero valcuvia村峰頂,旅舍名Le ruota,厥意為輪。時值復活節之夕,戲賦,用劉克莊韻---選自《古村詞》<br/>  何必由斯路。算無端、天意安排,任他分付。回首兩崖修竹翠,斷壁王尊可馭。更添得、山如臥虎。以判兩間分表裏,漫驅車、談笑追誇父。齊一變,至於魯。 衆峰羅列如蹲兔。試憑高、齊州幾點,誰人知否。喜見村民宵秉燭,信是人間淨土,問搏土,何年能做。我謂女媧休膽怯,趁新生、重與造夫婦。輪又轉,逐塵去。<br/>  但丁神曲CantoIII,開首凡三用“Per mesi va”句,英譯: Through me the way茲以「由斯路」翻之,是夕村民鄉中主教執燭遊行,所供香案凡十三處。<br/>  <br/>   [評析]:這首詞在布局上除首尾一致,斷句合律外,完全突破了前人填《賀新郎》的方法,主要是:將主旨後置,這就為闡述“超越自我”的思想預留出了廣闊的天地。為防各拍間跳越過大,產生詞意松散的現象,作者依然是扣住上下片兩個領字,來束緊上下兩片的內容,作者由首拍:“何必歷盡我的路”發問後,一路用賦筆舖敘到 “談笑追誇父”引發出聯想: 一地之變可帶動全局,以至天地萬物的變化。至此已露出“超我”的端倪,下片再遞進一步道出人與山河萬物原也不足道,只喜見“村民,淨土”將視角中的“主體形象”一步步放大,於是使意境驟然推向高潮:問搏土,何年能做。續而旋即道出主旨: 趁新生、重與造夫婦。以: 輪又轉,逐塵去。再寫出向上的思考。 這裡將主旨後置,這是對《賀新郎》一調的創新,李漁在《窺詞管見》中也說:“詞須重後篇,詩詞之內,好句原難,如不能字字皆工,語語盡善,須擇其菁華所萃處,留備後半幅之用。”理論上許多詞人是明白這個道理的,但動手填詞,具體到《賀新郎》這一調時,許多人因才識不足,卻不敢輕易將主旨後置,饒先生的“形而上”詞正是對詞體文學發展的一個新啟示。<br/>  <br/>   饒先生用長調表現向上一路的形上詞時,多是使詞的主旨或總綱後移,為賦筆預留出表敘的空間,借“落想”推出“超越自我”的主旨。與前代的詞比較,就可以更清楚看到這一點區別,如蘇軾的《水調歌頭》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br/>  <br/>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br/>   <br/>   李澤厚在《美的歷程》中斷定:“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這個主題是中國詩詞思想史上的一個里程碑。這是因蘇軾幾乎為中國文學突破“唯我”走向“超我”開辟出一條創作之路,詞的上片雖說寫月,卻處處說人與事,將進取與退隱的矛盾心理發展到一個質變點,由此,本應借賦筆繼續將這個質變點放大,向人生更深一層的本質處挖掘,但作者卻將筆鋒一轉,在這個質變點上打了一個圓圈:“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又回到了人生的弱點的陳述:“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上, 遺憾的是依然沒有跳出:“沒奈何”的人生感歎。這是中國詩詞思想史上最接近突破“唯我”的一次。<br/>  <br/>   結合蘇詞,再看饒先生的兩首《水調歌頭》這種區別就更明顯了。<br/>  <br/>   《水調歌頭》將去星洲留別龔道運諸子---《栟櫚詞》<br/>  百年只一霎,珍重在須臾。至人用兩致一,寸寸即工夫。嘗踏重關萬里,又繞離亭千樹,飛隼擊平蕪。蒼山渺無際,平地總長途。 今古事,爭旦夕,費躊躇。藏天下於天下,莫笑愚公愚。定久便知慧出,霜重自然冰至,辛苦待舂鋤。欄外春如舊,一任子歸呼。<br/>  <br/>   起拍兩句賦筆: 百年只一霎,珍重在須臾,先將人生與友情作了時間快與慢的對比,引用《文選.潘岳.秋興賦》:“聞至人之休風兮,齊天地於一指”之說,言有大智慧的人善於歸納。續借“飛隼擊平蕪”對友人又一讚,三讚依依之別的舖敘,時空錯位的思索,將情感推向高潮,此心只與知音說: 藏天下於天下,莫笑愚公愚。這個“落想”一出,順情又借囑語,再向深處挖去:用白鷺與耕耘==辛苦與飄逸間的調和,直道出:欄外春如舊,一任子歸呼。這種超然忘我的境界。這首詞“落想”與主旨依照主題來安排情緒的起伏,故此拉開一拍,使詠者才有一唱三歎之感。<br/>  <br/>   《水調歌頭》 自西域歸,得謝孝萍詞、賦畣,兼訊京中琴友---《聊復集》<br/>  恨少幽並氣,更作雪山行。故人千里相望,玉樹倚風清。踏遍流沙鬼磧,贏得霜塵滿面。依舊太瘦生。三度全羊席,冠蓋擬神京。 高昌壁、餘磊塊、意難平。誰抱雷琴到此,添箇胡笳聲。遠睇蒼山雲海,都道關山月好,不盡古今情。處處坎兒井,聊可濯吾纓。<br/>  <br/>   賦畣--音da2:作酬答解;李從周《謁金門》云:「可奈薄清如此黠。寄書渾不畣」。起拍:恨少幽並氣,更作雪山行。先用賦筆點明:深遠彷佛故鄉般的情思,語本出自唐.賈島《渡桑乾》詩:“客舍並州已十霜,歸心日夜憶咸陽。無端更渡桑乾水,卻望並州是故鄉。”這裡是比喻對長期旅居之地的眷戀,猶似故鄉一般。由此一路對所見所聞所思用賦筆作回憶,自然而然地推出胡笳聲。引出“關山月好”的“落想”扣準蘇詞《水調歌頭》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之意,加以深化,擴展今古人情,道出主旨後作結。《孟子.離婁上》: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 中國知識階層認為滄浪水可清心脫俗,浴滄浪水以別於濁世,來標示自己的清高;故南朝宋殷景仁《文殊師利贊》:體絕塵俗,故濯纓者高其跡。但作者卻用俗世百姓灌溉田地的坎兒井水“濯吾纓”,一下子就跳出了“唯我”之境。<br/>  <br/>   讀饒宗頤先生長調的“形上”詞,多有主旨後移的現象,這種方法是否是作者為便於賦筆舖敘,有意識這樣做,還是只為行文便捷,無意形成的風格?需要再對所有長調進行分析,將“形上”詞與作者前後期的所有詞,詳盡歸納分類後,才能作出正確的判斷,不過饒宗頤先生“形上”詞的代表作均存在這個現象,已是事實。<br/>  <br/>   四.雙勾筆法的運用,使詞的意象更富於立體感。<br/>   <br/>   饒先生的詞並不是所有的詞都改變了內部結構,為融入更多的內容,便於突破“唯我”表現“超我”的意識,除在結構上改變主旨的位置外,還采用了“雙勾勒”的筆法表達向上一路的詞,宋詞多用實字相呼應,清詞多以虛字相呼喚。當勾勒的虛、實字,所在轉折處不同,表達的感情也不同,用虛字勾勒得好,就能表現飄逸,清秀,疏快,澹遠等風味。用實字勾勒易表現綿密,深厚的情感,在對比秋瑾的《鷓鴣天》的時候,秋謹的詞是勾勒虛字“敢”表現的是疏曠,澹遠的革命激情,而饒先生在詞中勾勒的是實字“虛堂、逃名”表現的是深遠的無我之境。但宋詞和清詞一般是用單勾勒,很少用雙勾的如:<br/>  宋.辛棄疾《鷓鴣天》:<br/>  晚日寒鴉一片愁,柳塘新綠卻溫柔。若教眼底無離恨,不信人間有白頭。 <br/>  腸已斷,淚難收,相思重上小紅樓。情知已被山遮斷,頻倚闌干不自由。<br/>  宋.史達祖《鷓鴣天》:<br/>  搭柳闌干倚佇頻。杏帘蝴蝶繡床春。十年花骨東風淚,幾點螺香素璧塵。 <br/>  簫外月,夢中雲。秦樓楚殿可憐身,新愁換盡風流性,?偏恨鴛鴦不念人。<br/>  周邦彥《浣溪沙》: <br/>  薄薄紗廚望似空,簟紋如水浸芙蓉,起來嬌眼未惺松。 <br/>  強整羅衣檯皓腕,更將紈扇掩酥胸,羞郎何事面微紅。<br/>  <br/>  清.鄭文焯《鷓鴣天》:<br/>  諫草焚餘老更狂,西臺痛哭恨茫茫。秋江波冷容鷗跡,故國天空到雁行。 <br/>  詩夢短,酒悲長,青山白髮又殊鄉,江南自古傷心地,未信多才累庾郎。<br/>  清.朱祖謀《鷓鴣天》:<br/>  野水斜橋又一時,愁心空訴故鷗知。淒迷南郭垂鞭過,清苦西峰側帽窺。 <br/>  新雪涕,舊弦詩,愔愔門館蝶來稀,紅萸白菊渾無恙,只是風前有所思。<br/>  鄭文焯《浣溪沙》:<br/>  一半梅黃雜雨晴,虛嵐浮翠帶湖明,閑雲高鳥共身輕。 <br/>  山果打頭休論价,野花盈手不知名,煙巒直是畫中行。<br/>  <br/>   由上述例詞可以看到宋詞多勾勒實字,將實字不斷深化,來體現主旨。而清詞多勾勒虛字,將虛字作為主旨,從不同側面將這個虛字深化,體現張炎對詞“清空”的主張。而饒先生為加深詞的主旨,從主旨中滲透出“向上一路”的思考,使用了不同於宋詞和清詞的雙勾勒的筆法,這種雙勾勒的筆法不局限在雙勾勒實字,也有雙勾勒虛字,或虛實共同勾勒的。<br/>  <br/>   如饒先生的《浣溪沙.題兆漢影靖詞曲論集》:<br/>  屢泛扁舟戲九圍,廿年一夢未應非。柳昏花瞑認依稀。<br/>  猶嚙春痕留蠹簡,欲分秋色上羅衣。銷凝且共立斜暉。----雙勾虛字<br/>  <br/>  再如饒先生的《浣溪沙.秋興和慷烈八首》之二:<br/>  牢落關河賦遠遊,馬嘶葉脫已驚秋。八聲誰共唱甘州。<br/>  休怨霜風幫擫笛,生憎殘照苦當樓,眼中舊壘起新愁。----雙勾實字<br/>  <br/>   《蕙風詞話卷一》曾說:“作詞須知暗字訣。凡暗轉、暗接。暗提、暗頓,必須有大氣真力,斡運其間,非時流小惠之筆能勝任也。”這種勾勒方法也是暗字訣。看似不經意為之,實是經意而最凝神處。<br/>   一則這種勾勒可使全詞的結構緊湊,給人一氣流貫之感,無形中加大了詞的向外張力;<br/>  <br/>   二則擴大了詞的主題範圍,豐富了詞的視覺感。正如繪畫,當將視點作多重組合時,就可由靜態平面意象幻化成動態立體的意象了,像莫奈的《日出的印象》就是多視點重合的結果,饒先生將詞境化作畫面中的雲形:“意開遮以自在,氣恍惚而出山。方飛揚乎六合,忽收斂於半間。”而惲南田將畫面化作詩意時說:“詩意須極縹緲,有一唱三歎之音,方能感人;然則不能感人之音,非詩也。書法畫理皆然。”雙勾筆法可以說是饒先生“形而上”詞,在“不變”中尋“變”,開拓出的,詞體內賦筆運用的空間,為“指出向上一路”所用的另種一方法。 <br/>   <br/>   三則還可進一步將意象立體化,動感化。如饒先生的另一首《浣溪沙》: <br/>  儘道相違夢苦頻,天迴地動正逢辰。夕陽流水漫沾巾。<br/>  可有殘紅猶在臂,休教亂綠更迷津。南來誰訊武陵人。----虛實雙勾<br/>  <br/>   下片三拍正是為了勾勒上片的“夢、漫”兩個字,用故實的內涵將夢境放大,借景致的“殘,亂”把“漫”字渲染,一步步地細化“漫”字、深化“夢”字,使夢境逐漸立體化,動感化。這樣夢中的景色也就顯得更加迷離,更加飄逸了。<br/>  <br/>   當然,如果我們用饒先生近期的詞作比較他早期的如《蝶戀花》:<br/>  餘恨一衿誰與說,恰似燈花,剔盡又時發。過雨西窗人影絕,竹梢夜度玲瓏月。 夢裡關山那堪越,夢後相思,愁共丁香結。靜聽石根蟲語切,從知人世耽離別。<br/>  <br/>  或《滿庭芳.次遐庵丈春感韻》等詞時,我們還可以發現饒先生的詞在風格、語言、聲韻等方面不同於宋詞和清詞的許多變化,這種變化正是“形上”詞逐步走向成熟的必備條件。當然,正如饒先生在《文鏡秘府論探原序》中所說的:“竊以為文鏡特大師之緒餘而已,夫其羅列調聲避病之製,祇足為升堂入室之資,若謂大師精義,盡在於是,則未為知言者也。” 《固庵文集》p293;<br/>  對填詞而言,聲韻變化,結構技巧只是登堂入室的標誌而已,關鍵還是:在立言之本意,立意之高下,立境之深遠。但因篇幅有限,資料搜集得還不夠全面,就不能一一作細致地分析了,倘存有謬誤之處還望大家指正。<br/>  <br/>  參考書籍:<br/>  《選堂詩詞集》 臺灣新文豐出版有限公司93年版<br/>  《固庵文錄》 臺灣新文豐出版有限公司89年版<br/>  《全宋詞》 中華書局65年版<br/>  《清八大名家詞集》 岳麓書社92年版<br/>  《金元明詞選》 人民文學出版社83年版<br/>  《嶺南歷代詞選》 廣東人民出版社93年版<br/>  《詞話叢編》 中華書局86年版<br/>  《顧隨全集》 河北教育出版社01年版<br/>  《詞學考詮》林玫儀著 臺灣聯經出版事業公司87年版<br/>  《中國詩律學》葉桂桐著 臺灣文津出版有限公司98年版<br/>  《詞譜格律原論》徐信義著 臺灣文史哲出版社95年版<br/>  <br/>  文本符號備注:<br/>  1.起舞弄清影---劃有橫線的節拍表示是主旨所在處;<br/>  <br/>  2.試----表示是領字;或是勾勒的字;<br/>  <br/>  3.關山月好----黑體字表示是落想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2 17:51:45 | 显示全部楼层
该学习一些理论上的东西,下载好好揣摩学习。问好文森先生,新年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3 01:51: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樱林花主 于 2015-10-6 14:23 编辑

<p>文森先生:</p><p>在上文中[在立言之本意,立意之高下,立境之深远。]此句极得精神。</p><p>在下认为古圣贤所教亦是同理,如下:<br/>孔子说张千禄这段。孔子曰:“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又曰:“行有余力,则以学文。”<br/>更孟子中的几句<br/>公孙丑曰:“敢问夫子之不动心,与告子之不动心,可得闻与?”<br/>孟子曰:“告子曰:‘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得于心,勿求于气。’不得于心,勿求于气,可;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可。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夫志至焉,气次焉。故曰:‘持其志,无暴其气。’”<br/>公孙丑曰:“既曰‘志至焉,气次焉’,又曰‘持其志无暴其气’者,何也?”<br/>孟子曰:“志壹则动气,气壹则动志也。今夫蹶者趋者,是气也,而反动其心。”<br/>公孙丑曰:“敢问夫子恶乎长?”<br/>孟子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br/><br/>在上文中所提到的"超我"之观念,我个人认为是入境的深远问题。也如同诗家自古将诗与儒学、道学连在一起。将圣贤所言引领入生活,也是诗人于生活中所品味得到的内涵。<br/></p><p>引一段我以前所述的见解<br/>[文字之前是图画,图画之前是记号。记号之前是声音,声音之前是举止。举止之前是想法,想法之前是意念。意念之前是心志,心志之前是生活。所以说,写作,是先看个人的心志,心是存了什么心才写作,志又是存了什么样的志才要去做。在资讯膨胀迅速的现代,更比以前人容易看到好文章,学习到好的心志。但是若不知道或是轻视心志的重要,自以为自认的为是,否认的为非。那么喜恶就形于外,甚者藏于中。所以会有林清玄于诸多劝世作品之后,又行了与人不为认同的行为。]<br/>清初魏禧所言:<br/>魏禧曰:“古之文章,足以观人,今之文章,不足以观人,盖古人文章,无一定格例,各就其造诣所至,意所欲言者,发抒而出,故其文纯杂瑕瑜,厘然并见。至于后世,则古人能事已备,有格可肖,有法可学,忠、孝、仁、义有其文,智、能、勇、功有其文,孰者雄古,孰者卑弱,父兄所教,师友所传,莫不取其尤工而最笃者,日夕揣摩,以取名于时。是以大奸能为大忠之文,至拙能袭至巧之论,则虽有孟子之知言,亦孰从而辩之哉?”<br/><br/>总观志之所致,心之所向。还有魏禧所言。或可先将魏禧所言视做一种催化剂,与之现代人心人性冲突间的化学变化,人性要更比清朝时难以看透。<br/><br/>以我个人看法,"超我"这观念或许着重了些。用在评论家的立场是无可厚非,但是老子之言"名可名,非常名。"有些观念说出了却只是类似原意,当在实行时而差距原意又远了,若"超我"用在诗作上略嫌刻意。且文学应是建立在千年建设之基础感观之下,才能有进益。这好似东南亚国家的一般民家,喜好结居河旁,后门一开就见到河水。但是他们为了方便就将废水倒入河中,使河水其臭不堪。一个小行为却污染深远且久,而现代人几乎都是如此标准在过生活。我个人是主张为诗者如做人,孔子也说了“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如果是在学习诗词等体裁的阶段,论笔法、讲立意、述意境这些当是要做的功课。<br/><br/></p><p>再提一下我几点看法,这是比较死版些的讲法。<br/>[下下摹意,下者谋篇,中者纵性,中上养性,上者偶得,上上天成也。</p><div>谋字造句终不入门,为诗之道必先知其里程,如律法,句法,六义,小学辨字等,只于末道,虽是末道,亦如老榕之根,应随枝落根始能还生,所以不能迷之,亦不可废之。<br/><br/></div><p><br/>下下摹意,摹意者,取先人之足而蹈之,虽偶有佳句顺意,而失己志。盖所得者只绘其皮而不得其骨,如以之练笔,堪得其力,倘以之得意,甚堕其性。<br/><br/>下者谋篇,谋篇者,明立意、识铺陈、堪得养笔之道。如运兵遣将,运筹自如,惟其可堪虞处,正是战如不战,尚武止戈以为善。道德经曰[上善若水,水利于万物而不争。],纵使明题谋善,亦失自得之德。自得也,神感于己性,出乎中而取其志,不强夺词理置于善之本意。盖谋篇者,亦失之德与性,大学曰[明明德][止于至善],不外乎此矣。<br/><br/>中者纵性,纵性者,必先得乎笔、智、性,笔即运笔如浮云流水,智即后天之学能,性即明乎己身之所能所欲,盖此可称为才人矣。唯可惜处,纵情以笔而不知止,任用其智而乏上学,随意其性而愧尚德,更不明所缺何何也。此犹若寒芒之刃,神兵利器,虽能斩敌无数却无恕人之德。纵性唯我,而失之天下之大也。不知性有层级之高低,亦不明五岳各有其美,登黄山亦有远近不同之叹矣。<br/><br/>中上养性,养性者,不谈德,不论性,不以笔力智巧夺天地之工,惟恐说之不准,话之误人误己,惊惊竞竞如履薄冰。盖养性者,自得其志,忍其欲而观尚德世界,偶合而习之,偶拾而取之,得悟性之趣而乏悟性之用,然所缺者,不明所得所取该为何而用以为适,亦失之识时迁境而有所变之理。正如专权时期不适行民主,民主时期不适行大同,犹如弹簧劲扯,终直而断也。岂非空谈?<br/><br/>上者偶得,偶得者,尽得生命之趣,如陶渊明处之于山,合其性,明明德,无意有所为而见之南山,其诗[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盖偶得者,放志于天地而忘情,行止于细微而知怀抱。偶合悟出皆无偏倚,如孔子曰[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此三句之旨。<br/><br/>上上天成,天成者,知命任用,从心所欲而不逾矩。盖天成者,必先得悟性之用,辨是非之取,识时境之适,明天人之德,而后巧如天工,洛神之迹,处处偶遇,似灵神交会之所流,若雏犊初生之所能,此为万物异禀以德,无为亦无不为,有所为有所不为也。正如名句[金风玉露一相逢]之义也。]</p><p><br/>最后,若以诗为人的,是先入了诗的门槛后,应要向古圣贤学习,补充内涵而自然能超我。现代太多的作品都只空壳,自诩风流、自暴其狂或自哀过剩。若以现代人观念出发,个人的行为应个人负责,当然旁人就无须多言了。但问题也出在,广意诗境的内涵却往往不是生长在个人世界之中。就我所发现,如同古圣贤所说,存于天地之间。孟子之所谓“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p><p>在资本主义下,人们自然而然的学会钱的重要性。更膨胀了金钱观而胜过人生真理。遗失了金钱于人生之间不过是个道具的道理,忘却了人应有的本色与生活之道。致造就了道德沦丧,人文颓隐的现代。</p><p>只希望能好好的传承与发展古文人的这些精神。或许我这些言语有许多人不与为伍,但我知道您应懂得我正在说什么。也希望借此多多交流交流。</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23 3:02:58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4 21:49: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樱林花主 于 2015-10-6 14:23 编辑

学习啊,学习中[em0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5 22:11: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樱林花主 于 2015-10-6 14:23 编辑

给老师们上茶,太需要这些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6 12:52: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樱林花主 于 2015-10-6 14:23 编辑

学习中,下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6 22:33: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樱林花主 于 2015-10-6 14:23 编辑

<p>&nbsp;&nbsp;&nbsp; 进来学习.非常感谢文森,劣手二位大家.</p><p>&nbsp;&nbsp; 辛苦!</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2-11 11:39:31 | 显示全部楼层
精華并轉移到理論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21 22:10: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樱林花主 于 2015-10-6 14:23 编辑
原帖由 艾诗人 于 2007-1-26 22:33 发表
<p>    进来学习.非常感谢文森,劣手二位大家.</p><p>   辛苦!</p>


学习并收藏了!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北社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北社诗社 ( 粤ICP备13049926号 )

GMT+8, 2024-5-8 17:21 , Processed in 0.02204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