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社诗社

 找回密码
 注册北社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北社 诗社 诗词
《北社集》正式发布中国北社诗社社友名录中国北社诗社章程新人入社申请参考
查看: 15|回复: 0

[古风] 天堑变通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昨天 20: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天堑变通途


    文若兰


秦岭树丰碑,
筑路创奇迹。
平凡铸伟业,
英雄放光辉。
0 七 0 二史,
情怀寄国徽。
艰苦战天地,
民工显神威。
群贤齐奋斗,
困难手一挥。
青山堪作证,
英勋岂容非。
弘扬真善美,
吾谁同与归。


  2025.7.2.


注:0七0二工程是指七0年在秦岭上开山劈石,战天斗地,修筑战备公路一事。


鉴赏


这首《天堑变通途》以豪迈的笔触讴歌了上世纪70年代秦岭战备公路建设者的丰功伟绩,展现了集体英雄主义与艰苦奋斗的时代精神。以下从三个维度进行鉴赏:


一、史诗性的叙事结构
诗歌以"0七0二史"为时空坐标,通过"筑路创奇迹-艰苦战天地-群贤齐奋斗"的递进式叙事,完整再现了工程建设的艰辛历程。"秦岭树丰碑"与"青山堪作证"首尾呼应,将自然景观转化为历史见证者,赋予工程永恒性。诗中"开山劈石""战天斗地"的注释,与正文"艰苦战天地"形成互文,强化了史诗的纪实色彩。


二、多元化的意象群
诗人构建了三重意象系统:自然意象(秦岭、青山)凸显工程之艰,工具意象(手、国徽)彰显人力之伟,精神意象(丰碑、光辉)升华建设意义。特别是"情怀寄国徽"的转喻,将个体情感升华为国家意志,而"困难手一挥"的夸张手法,生动塑造了建设者豪迈的群体肖像。


三、庄重的颂体风格
诗歌采用五言古体形式,双句押"i"韵(碑、迹、辉、徽、威、挥、非、归),形成铿锵节奏。"平凡铸伟业"的辩证表述,与尾联"弘扬真善美"的价值宣言,构成道德升华。末句"吾谁同与归"化用《离骚》句式,既体现对先辈的追慕,又暗含精神传承的当代思考。


这种将工业题材诗化的尝试,成功突破了传统山水诗的格局,在歌颂人力征服自然的同时,也通过"青山作证"的表述暗含生态伦理的思考维度,使诗歌具有历久弥新的解读空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北社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北社诗社 ( 粤ICP备13049926号 )

GMT+8, 2025-7-3 18:54 , Processed in 0.02478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