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杭州雷峰塔感怀 # Z: ]3 c5 ]/ O2 t
(2006.5.6)
T8 f/ [3 ^' R& e+ M ' D- p0 F: R7 `9 _- J( ]3 G, `& I
七十年来沐世风,残骸散落令名空。
3 Q; y) }, ^6 f/ J新身再造浮屠塔, 又见孤峰夕照红。 ! {- P3 R, n$ x& N" q7 P4 M
今日登临真养眼,湖光山色胜仙宫。 ; [8 J) b) f0 n
窃思法海蛇娘子,千古恩仇从此终。
& _" Q, U" x; h% g6 f/ Z 0 e) S7 |4 j( V$ y. v1 j* f
【七律】游“花港观鱼” 2006.5.6
曲径丛林别洞天, 栖身横卧两湖间。 牡丹亭畔红枫焰, 芍药圃前翠竹闲。
最爱卢园餐秀色, 飞甍倒水映鱼渊。 环廊叠石观梅影, 轩柱碑亭赏古联。
; Y* A2 |* @) a- e/ g9 B" M / w% {7 ^& T$ K7 c
【七律】登杭州六和塔有感 2006.5.6 六合凌空镇海潮, 千秋影共月轮高。 闲敲棋子听钟晚, 醉举金樽吟碧涛。
历代文人留墨迹, 沧桑吴越数风骚。 英名莫道当年事, 我辈登临说今朝。 * X; o1 p1 n) v. z0 O: m
( P# v% L* u. a【七律】杭州月老祠
- ]( J! |) F& h2006.5.5 T7 g& ~ U7 j- p- x' x3 d: ]
月老名封送爱神, 一根红线定终身。 善男信女姻缘缔, 不管天南地北人。
谁说无功贪供奉? 人间膜拜此仙尊。 香烟袅袅孤孀怨, 几多虚假几多真?
( i8 L- j5 n7 ? 7 _4 n& u0 P+ \) f1 Y3 y* n+ `
9 M. N1 o8 g0 b* N$ O$ Z, W5 z
【七律】游杭州黄龙洞
5 N X# ?& H& l* v2006.5.5 : @8 C! f; a8 X9 \, Q" K+ [; n; S
山不在高借洞名, 黄龙何处露狰狞。 痴人墨客寻形迹, 唯有满山竹叶青。
竹叶青青映瀑水, 声声流韵和南音。 神龙不见无遗憾, 空穴圆缘赋性灵。 ' ^0 ^% A. }: ~3 j( s
* O/ U% \3 L2 e7 D) r0 C【七律】绿色天堂
3 y, J! p/ X d M2006.5.4 . m' ~ k) ?- _' b) S! g
自古杭州冠八方, 人间仙境谓天堂。 如今更比天堂美, 绿色满城春季长。
见缝插花香馥郁, 寻空植树绿阴凉。 三边四角无闲土, 处处葱茏处处芳。
" n- p; H5 U9 \1 e7 z5 H
/ o4 g- M5 N' L6 ^) ^$ Y; W* ^& [ v【七律】游吴山脚下河坊街 “明”色“清”香溢古街,* 石阶依旧绝苍苔。 游人蚁聚千头动, 商贾云集八面来。
市井繁华今胜昔, 文化经济放而开。 心怡都会新颜色, 梦断当年旧愫怀。
[注一]:“明”“清”指明代和清代;“街”此处读“gai”(阴平)音。
- I4 N' O7 s" U0 z5 k9 I. y
6 ~) h1 `3 o/ v+ q7 Q) [【七绝】登杭州吴山(二首)
" D& k/ Z0 }5 ?! f) E p" G$ U' K
其一:观瑞石、古洞及苏轼《感花诗》石刻
曲径通达处处幽, 瑞石古洞佛踪留。 感花苏子诗犹在, 惹得骚人叹不休。
& I3 b+ u( E2 n, z! d0 \; L1 s- ] 其二:登吴山江湖汇观 绝胜吴山醉客游, 夕阳方照此登楼。 钱塘缥缈西湖滟, 一片杭城眼底收。 7 J. X4 j R# x* h& `
2 ^6 ?9 A0 b' A4 h [# @6 ], f8 o
【七绝】挈妇信步西湖白堤 2006.4.30 白堤入夏柳生烟, 挈妇漫游信步闲。 阅尽湖光山色美, 寻诗兴发断桥边。
' |( T. N7 M8 N6 z% ?; x. O6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