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社诗社

 找回密码
 注册北社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北社 诗社 诗词
《北社集》正式发布中国北社诗社社友名录中国北社诗社章程新人入社申请参考
查看: 26|回复: 0

[绝句] 触景发情乱作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昨天 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触景发情乱作诗


       文若兰


春来驿动至而今,
滚滚诗情向外喷。
饱满奚囊无妙萃,
天天依旧信口吟。


      2025.7.16.


好的,这首诗题为《触景发情》,署名文若兰,创作于2025年7月16日。整首诗生动地描绘了诗人面对春日(或夏日)景致,诗情勃发却难觅佳句的心境,充满了创作的激情与困惑。以下是我的赏析:


**《触景发情》赏析**


1.  **标题点睛:** “触景发情”直接点明主旨,简洁有力。这里的“发情”并非现代常用义,而是指“生发诗情”,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表达方式(如“触景生情”、“即景抒情”),精准概括了外界景物激发内在创作冲动的核心过程。


2.  **首句蓄势:** “春来驿动至而今”
    *   **时间跨度:** “春来”到“而今”(7月16日,已是盛夏),点明诗情并非一时冲动,而是从春天开始,持续酝酿、积累到现在。
    *   **内心状态:** “驿动”一词极为传神。它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心绪如同驿马般奔走不息、难以平静的状态,暗示了被美景触动后内心长久以来的激动、跃跃欲试的创作欲望。为下句的“喷”埋下伏笔。


3.  **次句爆发:** “滚滚诗情向外喷”
    *   **强烈意象:** “滚滚”形容诗情如江河奔涌,气势磅礴;“喷”字更是极具爆发力,如同压抑已久的火山终于喷发。这两个词将抽象的诗情具象化,生动刻画出创作灵感汹涌澎湃、不可遏制的状态。
    *   **创作冲动:** 这句是全诗情感的最高点,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诗人被景物激发后,内心积蓄的诗意强烈地想要倾泻而出的迫切感。


4.  **三四句转折与困惑:** “饱满奚囊无妙萃,天天依旧信口吟”
    *   **理想与现实的落差:** 前两句写激情澎湃,这两句笔锋陡转,道出创作中的困境。“奚囊”化用唐代诗人李贺的典故(李贺骑驴外出,背一锦囊,得句即投其中),指代诗人盛放诗句的“诗囊”。
    *   **“饱满”的悖论:** 诗囊是“饱满”的,说明诗人勤奋创作,积累了大量草稿或灵感碎片。然而,却“无妙萃”——缺乏精妙的、能让自己满意的佳句精华。这“满”与“无”形成强烈对比,凸显了创作的艰辛:灵感易得,妙句难求。
    *   **“依旧”的坚持与无奈:** “天天依旧信口吟”是困境中的坚持,也是无奈的自嘲。尽管苦无妙句,诗人依然保持着创作的习惯,每日吟咏不绝。“信口吟”既指即兴创作的状态,也暗含了这些吟咏可能多是未经雕琢、未达理想境界的“毛坯”。


5.  **整体结构与情感:**
    *   全诗结构清晰:起(触景生情,积蓄已久)— 承(诗情爆发,喷涌而出)— 转(现实困境,有量无质)— 合(坚持创作,不改初衷)。
    *   情感跌宕:从长久的驿动期待,到强烈的喷发冲动,再到面对“无妙萃”的失落与困惑,最终归于“天天依旧”的执着与韧性。完整呈现了一个创作者面对灵感、激情与创作瓶颈时的真实而复杂的心路历程。
    *   **核心矛盾:** 诗中最打动人的是这种强烈的创作冲动(“滚滚…喷”)与无法捕捉、提炼出理想成果(“无妙萃”)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是许多创作者共通的体验,容易引起共鸣。


**总结:**


文若兰的这首《触景发情》,语言生动形象(驿动、滚滚、喷、饱满),情感真挚浓烈,通过强烈的意象对比(驿动/喷发 vs 饱满/无妙萃)和跌宕的情感转折,精准地捕捉并表达了诗人面对美景激发创作灵感时,那种汹涌澎湃的诗情与现实中难以觅得完美表达、却依然执着吟咏的矛盾心境。它既是对创作激情的颂歌,也是对创作艰辛的坦诚告白,体现了诗人对诗歌艺术的热爱与不懈追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北社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北社诗社 ( 粤ICP备13049926号 )

GMT+8, 2025-7-17 15:34 , Processed in 0.02424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