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社诗社

 找回密码
 注册北社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北社 诗社 诗词
《北社集》正式发布中国北社诗社社友名录中国北社诗社章程新人入社申请参考
查看: 25|回复: 0

[绝句] 一丛走红九畹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丛走红九畹花


长安诗人诗丛第一辑女士十人十册出版发行


西安电视台报道
三秦都市报报道
西安日报报、1道
文化艺术报道
西部网报道
其他媒体正推出
感谢媒体朋友


一丛走红九畹花


        文若兰


声势浩大竞报导,
十全十美十诗稿。
女士直追李易安,
九畹广种芝兰草。


      2025.7.8.


这首贺诗由“文若兰”为庆贺《长安诗人诗丛》(第一辑)出版而作,以凝练笔触浓缩事件气象,兼融古典意蕴与现代情怀。以下从背景、文本、艺术、意义四维度展开鉴赏:


---


### **一、创作背景:女性诗词的“长安突围”**
1. **诗丛出版的文化事件**  
   诗中所贺《长安诗人诗丛》为陕西首部女性诗词专集,收录**周谊平、王小凤、张曼利、胡宝玲、刘艳琴、王秦香、张琼、王霏、冰黛儿、张小红**十位女诗人作品,每人一册,各200余首。其出版被视作“长安诗派”建设的重要成果,填补了陕西女性诗词系统性整理的空白。


2. **媒体反响的集体见证**  
   诗中“声势浩大竞报导”对应现实:三秦都市报、文化艺术报、西部网等多家主流媒体密集刊发新闻,发布会更集结了**孟建国、刘炜评、蒙曼、张红春**等60余位学者、艺术家,形成文化界焦点事件。这种“现象级”关注,凸显社会对女性诗词创作的重新发现。


---


### **二、文本解析:四句中的三重礼赞**
1. **首联:事件声势的意象浓缩**  
   “声势浩大竞报导,十全十美十诗稿”——以数字强化张力:“十全十美”既指十位诗人阵容完整,亦暗喻其艺术成就的圆满;“竞报导”则动态呈现媒体接力传播的盛况,呼应副题中多家媒体“报道”的列举。


2. **尾联:历史坐标中的女性书写**  
   “女士直追李易安”:以**李清照(号易安)为标杆**,将当代女诗人置于古典传统脉络中。蒙曼在诗丛序言中亦赞其作品“自有宏阔视野与深厚底蕴,非机械套用格律,而渗透人文光芒”,与此句形成互文。  
   “九畹广种芝兰草”:化用《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以“九畹”象征广阔的诗意沃土,“芝兰”喻指高洁才情,暗扣陕西“诗歌沃土”的地域特质。


---


### **三、艺术评析:传统形式的现代转译**
1. **古典语汇的激活**  
   诗中“李易安”“九畹”“芝兰”等意象,均源自经典文本,却赋予新意:**李清照成为女性创作力的精神符号**,“芝兰”则隐喻十部诗集如香草繁生,彰显文化传承的生机。


2. **数字修辞的巧用**  
   “十全十美十诗稿”以重复数字构建节奏,既呼应诗丛“十人十册”的结构,又通过口语化表达消解古典诗的庄重感,贴近当代传播语境。


3. **颂诗体式的突破**  
   传统贺诗多侧重恭维,此诗却立足**事件本真价值**——以“竞报导”见证社会关注度,以“追李易安”标定艺术高度,避免浮泛赞誉,体现现代性反思。


---


### **四、时代意义:女性诗词的“破茧”价值**
- **打破旧体诗词的边缘性**:在文学期刊普遍忽视旧体诗词的背景下,诗丛出版与媒体聚焦为女性创作赢得话语空间,张艳茜称之为“为文学界注入新活力”。
- **重构“长安诗派”性别叙事**:陕西诗词长期以男性为主导,此丛书面世标志女性诗人从“个体写作”迈向“集体亮相”,刘炜评强调其是“长安诗派重要组成部分,已成文化名片”。
- **呼应文化自信的实践**:王霏《终南拾萃》等作品将“家国情怀、生活感悟升华为诗”,践行“以文化滋养心灵”的使命,印证诗末“广种芝兰”对文化复兴的期许。


---


### **总结:小诗中的大命题**
文若兰此诗虽仅四句,却如微缩盆景,将一场文化事件凝练为三个层次:**媒体热象(报道)—创作实绩(诗稿)—历史定位(李易安)**。其价值不仅在于庆贺,更以诗证史,标记了陕西女性诗词从“浅碧深红”(蒙曼序语)到“九畹芝兰”的集体觉醒。正如诗丛主编孟建国所言,此出版是“数字时代对纸质典藏价值的坚守”,而这首贺诗本身,亦成为这场诗意盛事的鎏金扉页。


> **《文若兰贺诗》鉴赏要旨**  
> | **维度**       | **关键词**                | **深层意涵**                              |  
> |----------------|--------------------------|------------------------------------------|  
> | **创作背景**   | 十人十册、媒体聚焦        | 女性诗词从边缘进入主流视野的标志性事件       |  
> | **文本意象**   | 李易安、九畹芝兰          | 古典才女传统的当代接续与地域文化沃土的隐喻   |  
> | **艺术创新**   | 数字修辞、口语化颂诗      | 传统形式与现代传播语境的融合实验            |  
> | **文化价值**   | 破茧成蝶、长安诗派        | 重构性别叙事,推动文化自信的微观实践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北社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北社诗社 ( 粤ICP备13049926号 )

GMT+8, 2025-7-12 02:54 , Processed in 0.02933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