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北社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北社 诗社 诗词
《北社集》正式发布中国北社诗社社友名录中国北社诗社章程新人入社申请参考
查看: 4896|回复: 5

浅谈客家山歌创作表现手法对格律诗的影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6-2 16:34: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浅谈客家山歌创作表现手法对格律诗的影响

9 g/ R7 {; m# ` ~) J+ k

客家山歌是最早的文学形式之一,在文学发明之前就有了属于口头文学的歌谣。客家人的歌谣即是山歌。山歌与各地歌谣一样,是劳动者的口头创作,在山区广为流传,是客家人在文坛上的一朵鲜花。它起源于远古,早在周朝客家祖先就在山西长治、河南灵宝等地流传。山歌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意境含蓄优美,语言质朴自然,为人们所喜闻乐见。前人创作山歌的表现手法对后来创作格律诗有着深远影响,产生了积极作用。

$ k" s$ j3 G4 A$ ]8 B' ]

格律诗的用韵就是先人歌谣用韵的继承与发展。《诗经》中的古歌谣就是例证。古代四言诗亦多数与山歌相同,四言一句,隔句用韵。到了东汉文人诗独立成篇,五言取代四言,成为新的诗歌形式。《古诗十九首》代表汉朝五言诗的最高成就,供后世作家借鉴学习。此时完整的七言诗也开始产生。

V' u: l0 O0 ?4 i. t" F3 h

山歌的创作艺术非常丰富。它有形象的比喻,包括隐喻、明喻、反喻、讽喻等;有含蓄的双关,包括语义、谐音、借意、歇后双关等;有鲜明的对比,包括正反、大小、方位、两物对比等;有鲜明的排比;还有拟人、铺陈、顶针等等,就不在此赘述。格律诗人写诗,一般熟练运用一些赋、比、兴的艺术创作方法。其“赋”是由山歌“叙事”发展而来;其“比”即是山歌的“隐喻”;其“抒情”也就是山歌最有特色的“起兴”延续与发展。

, K& M/ |' L; u S w

下面试举一首山歌简析其表现手法:“橄榄好吃核唔圆,相思唔敢乱开言。哑子吃着单只筷,心想成双口难言”。这首山歌中,是“成双”语义双关构成整首山歌歇后双关。哑子吃着单只筷,想要一双筷,但说不出口。另方面抒发相思之情,想与对方结成一对夫妻,但难以开口。这种委婉含蓄的表现手法能耐人寻味,感人肺腑。

9 {6 J0 Z: V8 }

前人总结的山歌创作方法以及修辞艺术,如果善于运用在格律诗创作的起承转合上,就一定能使格律诗描绘事物更形象,情感更浓厚,印象更深刻,意义更深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17 02:55: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樱林花主 于 2015-10-6 10:42 编辑 " ]- b. K5 `) U, [6 ^& t) L  y
- G" r& x2 ~3 y$ ^. E
7 v1 W8 R( g" q0 s9 N( P* {
看过先生写的这篇文章,感慨颇多。我是客家人。来自桂林。3 v' H  q: b; h+ k/ ]4 v

4 _/ |, l; g3 W小时候听过客家山歌,都是老人唱的。每年正月初三还要对歌,不过,现在这些传统都被淡化,只能在记忆里去寻找了。就我现在的记忆,有几首关于谈婚的山歌如下,供楼主参考。0 R6 ~! h% A; L1 J
(一)
# `8 V' }! ^* l) D$ W大风吹开路上尘,借问阿妹哪方人?
+ t/ d- [4 T# n1 D3 E3 P问真阿妹哪间屋,等哥上下好跟寻。
) Y1 V2 M- M* \5 I+ w  {! I3 ?(二); n3 R8 ]: j( o/ w) H" `7 T, t3 u
阿哥莫怨妹无心,上邻下邻眼针针。0 u1 [- ^: {1 X' \, w9 X
灯草拿来当门板,一出一入要关心。
' z& P- l/ R0 E" Y9 V5 F(三)
4 e/ |+ p5 b7 h  i情妹住在山半排,害哥行烂九对鞋。$ d3 l# K  P, P: Z7 D
仪系有心应一句,仪若么心要辞捱。
  x& Z, z* h7 B3 N5 _! i(四)
5 q0 F0 \8 P# ], b( S/ Y( N: g4 {亲哥英俊妹斯文,两人美貌得人昏。3 f+ T9 d0 ]5 a: X! j& q' O
十八铜钱两下摆,阿哥九文妹九文。* U. a! P# K4 h( v( X  \
(五), s- u: Z6 M! F. |3 w
龙眼打花花串花,阿哥堵水妹踏车。' o* u5 r+ |" l
车轴声声龙骨转,引来清水响哗哗。/ n1 O+ u/ d/ u" f) {/ A
(六)8 E7 b9 i! X. U! ]8 I
八月十五月光光,妹买古饼等哥尝。7 g9 Z1 `# m9 b9 S5 i" D4 \
等来等去哥不见,不知何日哥回乡。. U$ C) x7 ~7 H( z& D: A
(七)
4 V) C! @- {9 d6 ~0 ]当初差为自家差,布巾当作嫩细茶。* X1 d5 J( c8 N% R) R2 Y
一心留来长久泡,谁知一泡不翻渣。
2 S2 d! K2 E% I. o8 T暂时留在记忆中的就剩这些了,等以后回家后。把以前整理的记下来,再发上来吧。其实客家文化很深。
) Q: b- L: ]- B) W- U不单是山歌,特别是一些童谣,写得更好!以后有时间再发过来吧!% o4 m& |" d" c6 ]" r
现在我在成都,成都附近有个地方叫洛带古镇的地方,是客家人聚集之地。我去过两次,在这个他乡异地,能听到乡音,能感受到乡情,真是一种宽慰!
1 ?* }1 h, n% C4 j% x- {0 f是梅庐先生介绍我来这个论坛的。这是初次来。就发了这么长的帖子。若有不妥当之处,还望兄长见谅!9 ?. A, e1 C. m' a1 j, A0 _
上茶一杯,问好!
) M- ^' G/ o1 A8 H
; v7 T- Q8 p6 Q% U+ m5 Y2 T6 k+ Q1 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17 12:56:39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深圳诗友客家人颇多,客家人文化真的很深,也很有感触,再次拜读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17 19:38: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樱林花主 于 2015-10-6 10:42 编辑
- L0 r4 h8 D7 X8 r/ ]% _( n' p  d% p3 L: n0 Z
在此借帖谢过梅庐老师之邀!8 y# Q/ D! [) d4 @6 c/ p9 q
《中国北社》办得很好!我浏览过很多文学网站,只有在这里,才有种回家的感觉!
7 x% E9 H, z$ b3 y ' _8 G6 \0 w1 ~4 `2 Y
刚开始学诗词,多谢艾诗人等指导。让我懂得以前在学校里学不到的知识!还有很多不懂的地方,还请梅庐老师及各位诗友多多指点!谢谢了!
8 g# Y0 j+ T! M- H 5 O4 k. k( t; ^9 a
客家的童谣也有很味!我想楼主一定对客家文化很有研究。能否整理一些关于客家童谣方面的资料发上来。谢过楼主!& E- n9 }- M, p
! ?) G7 n3 N* _* t; l; B0 m: s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17 19: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兄台谦虚了,也客气了,多多交流吧。
5 q6 \8 d7 N: V& V; y$ N毓秀先生也是客家人,我想你们可以多交流 ^_^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3-19 10:48:17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分感谢梅庐,让我有缘结识喜好客家山歌的同行.
5 H2 D8 i! Q: d, W) G# V十分感谢伊露有你君,有机会让我拜读了君介绍的客家情歌.你来北社,十分欢迎!往后有暇再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北社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北社诗社 ( 粤ICP备13049926号 )

GMT+8, 2025-8-24 02:37 , Processed in 0.02680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