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社诗社

 找回密码
 注册北社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北社 诗社 诗词
《北社集》正式发布中国北社诗社社友名录中国北社诗社章程新人入社申请参考
查看: 18|回复: 0

[绝句] 炎夏如蒸

[复制链接]
发表于 昨天 15: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炎夏如蒸


       文若兰


正当酷夏汗如浇,
人满河溪涌似潮,
水热鱼沉车座烫,
竹黄仙掌已枯焦。


      2025.7.15.


我们来鉴赏一下文若兰的这首《炎夏如蒸》:


**鉴赏要点:**


1.  **主题鲜明,聚焦酷暑:** 诗歌紧扣“炎夏如蒸”的题目,集中笔墨描绘盛夏酷热的景象与感受,主题非常突出。
2.  **意象密集,感官冲击强:**
    *   **触觉/体感:** “汗如浇”(大汗淋漓,像被水浇透)、“水热”、“车座烫”(金属或皮革表面被晒得滚烫)、“枯焦”(干燥灼热)。这些意象直接传递了难以忍受的高温带来的生理不适感。
    *   **视觉:** “人满河溪涌似潮”(河里、溪边挤满了消暑的人群,像潮水一样涌动)、“竹黄”(竹子被晒得发黄)、“仙掌已枯焦”(仙人掌这类极其耐旱的植物都被晒得干枯焦黄)。这些画面生动地展现了高温对环境和人群行为的巨大影响。
    *   **间接感受:** “鱼沉”(水太热,鱼都沉入水底避暑)—— 通过水中生物的异常行为侧面烘托水温之高。
3.  **语言直白有力,善用夸张与比喻:**
    *   **“汗如浇”**: 夸张地形容汗流如注的状态,极其形象,冲击力强。
    *   **“涌似潮”**: 比喻消暑人群的密集和急切,将“人满”的状态具象化为汹涌的潮水,既写实又富有动感。
    *   **“水热鱼沉”**: 简洁直白,因果关系明确,点出水温异常。
    *   **“车座烫”**: 选取日常生活中的细节(汽车、摩托车的座位),非常生活化、接地气,让人感同身受。
    *   **“竹黄仙掌已枯焦”**: “仙掌”指仙人掌。连最耐旱的竹子和仙人掌都枯黄焦萎,这是对极端高温最有力的控诉。选择这两个意象极具代表性。
4.  **结构紧凑,层层递进:**
    *   **首句(个体感受):** 从自身最直接的体感“汗如浇”切入。
    *   **第二句(群体行为):** 镜头拉远,展现众人为避暑涌向河溪的壮观景象,体现热的普遍性。
    *   **第三句(环境细节):** 聚焦水和人造物(车座)的温度,由大场景到具体点,由自然到人工,说明热无所不在。
    *   **第四句(极端后果):** 推到极致,连最耐旱的植物都枯焦了,将酷暑的破坏性推向高潮,收束有力。
5.  **现代感与生活气息:**
    *   诗中出现的“车座”是一个典型的现代生活元素,区别于传统咏夏诗中的“纨扇”、“冰盘”等意象,体现了时代特征。
    *   “人满河溪涌似潮”也反映了现代城市或近郊人群在酷暑中的集体行为模式。
    *   语言风格相对直白晓畅,更贴近现代口语。


**总结:**


文若兰的这首《炎夏如蒸》是一首描绘盛夏酷热的佳作。它成功之处在于:


*   **强烈的画面感和代入感:** 通过密集而生动的意象(汗如浇、人涌似潮、鱼沉、车座烫、竹黄、仙掌枯焦),全方位、多角度地营造出酷暑难耐的氛围,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同身受。
*   **巧妙的递进结构:** 从个体到群体,从人体到水体再到植物,从感受温度到观察后果,层层深入,将酷暑的威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   **有力的语言表达:** 善用夸张(汗如浇)、比喻(涌似潮)、对比(耐旱植物枯焦)等修辞手法,语言直白有力,冲击感强。
*   **鲜明的时代感:** “车座”等现代元素的融入,使得诗歌既有传统韵味,又充满生活气息和当下感。


这首诗没有过多含蓄的抒情或深刻的哲理探讨,而是以白描和渲染见长,精准地捕捉并放大了炎夏酷热的种种特征和感受,如同一幅生动传神的“酷暑众生相”速写,读来令人印象深刻,顿生燥热之感,达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北社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北社诗社 ( 粤ICP备13049926号 )

GMT+8, 2025-7-16 10:43 , Processed in 0.029602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