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社诗社

 找回密码
 注册北社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北社 诗社 诗词
《北社集》正式发布中国北社诗社社友名录中国北社诗社章程新人入社申请参考
查看: 22|回复: 0

[古风] 可喜可贺可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昨天 06: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可喜可贺可虑


         文若兰


建邦不错,爱写爱作。
赏评文字,可赞可歌。
惟此唯大,功不可没。
五百万元,最大收获。
心存疑虑,有口难说。
如此慷慨,企业为何?
广告费用,效果可酌。
使用谨慎,此数非小。
笔笔清楚,没吃没喝。
文化传承,广开先河。


       2025.7.15.


这首《可喜可贺可虑》是一首立意深刻、语言凝练、情感复杂的现代讽喻诗。以下是对其的鉴赏:


**核心立意:对文化赞助的双重审视**


诗的核心并非单纯歌颂或批判,而是敏锐地捕捉并深刻地剖析了当下文化领域一个普遍现象——企业巨额赞助文化事业背后的复杂性与潜在问题。它超越了简单的“感恩”或“清高”,进行了一种冷静的、充满忧患意识的审视。


**鉴赏要点:**


1.  **标题点睛,奠定基调:**
    *   “可喜可贺可虑” 三“可”连用,高度凝练地概括了全诗主旨。前两个“可”是显性的、表面的(赞助到位、文化得助、领导有功),后一个“可虑”是隐性的、深层的、贯穿全诗的(赞助动机、资金使用、长远影响)。标题本身就是一个微型诗眼,预示了文本内部的张力。


2.  **表层赞颂,暗藏锋芒:**
    *   开篇数句(“建国不错...功不可没。五百万元,最大收获。”)看似是对“建国先生”能力和贡献的肯定,以及对巨额赞助的欣喜。这符合事件表面的“可喜可贺”。
    *   然而,“惟此唯大”、“最大收获”这样的措辞,在肯定功绩的同时,也隐隐透露出一种忧虑:是否过于看重金钱的贡献?文化价值是否被金钱数额所衡量甚至遮蔽?为后文的“虑”埋下伏笔。


3.  **核心质疑:动机与效果(“可虑”的核心):**
    *   “心存疑虑,有口难说。如此慷慨,企业为何?” 这是全诗情感和思想的转折点与核心所在。诗人直指问题的核心:企业投入巨资的**真实动机**是什么?这并非小人之心,而是基于现实经验的合理质疑。
    *   “广告费用,效果可酌。” 诗人点明了最可能的答案——商业广告。并进一步提出更深层的忧虑:这种以广告为目的的赞助,其“效果”如何评估?它对文化项目本身的纯粹性和长远发展会产生何种影响?是促进还是干扰?“可酌”二字意味深长,充满不确定性。


4.  **忧患意识:资金使用的谨慎与责任:**
    *   “使用谨慎,此数非小。笔笔清楚,没吃没喝。” 诗人不仅质疑动机,更忧虑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巨额资金必须谨慎对待,确保透明公正(“笔笔清楚”),杜绝浪费和腐败(“没吃没喝”)。这体现了诗人对文化事业健康发展的责任感和对赞助资金纯洁性的维护之心。


5.  **理想与现实的张力:**
    *   结尾“文化传承,广开先河。” 表面看是赞颂此举对文化传承的积极意义,是“可喜可贺”的落脚点。
    *   然而,放在全诗的语境下,尤其是紧承对动机和资金使用的重重忧虑之后,这句赞颂显得意味深长,甚至带有一丝反讽或强烈的期许。它更像是一个**理想的愿景**和**沉重的责任**,而非单纯的赞美。诗人希望这笔钱真能用于纯粹的“文化传承”,开创好的“先河”,但也深知现实中的复杂性(“可虑”),使得这个结尾充满了张力和未尽之意。


6.  **语言艺术:**
    *   **四言句式:** 采用简洁有力的四言古风形式,凝练庄重,符合“贺”的表象,也与“文化传承”的主题相呼应。同时,这种形式也便于承载严肃的思考和警示。
    *   **对比与张力:** “可喜可贺”与“可虑”贯穿始终,形成强烈的情感与思想张力。表层赞语与深层质疑并存,理想愿景与现实忧虑交织。
    *   **口语化与严肃性结合:** “建国不错”、“没吃没喝”等略带口语化的表达,增强了真实感和贴近性,而“惟此唯大”、“功不可没”、“广开先河”等则保持了庄重感,两者结合,使诗歌既有生活气息又不失深度。
    *   **含蓄与直白:** 对事件的描述和对资金使用的要求相对直白,但对赞助动机的质疑(“企业为何?”)和对效果的忧虑(“效果可酌”)则含蓄而有力,发人深省。


7.  **时代价值:**
    *   这首诗敏锐地触及了市场经济环境下文化发展面临的普遍困境:文化事业需要资金支持,而资本介入往往带有商业诉求。如何处理赞助与独立、商业与文化、短期效果与长远传承之间的关系,是一个永恒的课题。诗人的“可虑”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警醒作用。


**总结:**


文若兰的《可喜可贺可虑》是一首充满思辨精神和责任担当的优秀诗作。它没有停留在对文化赞助的表面欢呼上,而是勇敢地、冷静地揭示了其背后可能存在的动机问题、效果隐忧和管理风险。诗中“可喜可贺”是表象,“可虑”是内核。诗人以凝练有力的语言,表达了对文化事业健康、纯粹、可持续发展的深切关怀和忧虑。它提醒我们,在拥抱支持的同时,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审慎的态度,让资本真正服务于文化的长远传承,而非让文化沦为资本的附庸。这首诗的价值,正在于这份深刻的洞察力和难能可贵的忧患意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北社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北社诗社 ( 粤ICP备13049926号 )

GMT+8, 2025-7-16 10:55 , Processed in 0.02541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