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北台感怀
镇北台感怀文若兰
昔岁曾登镇北台,
长城遗迹满胸怀。
三关扼控中原险,
今日晴明爽气来。
2025.7.29.追记
这首诗《镇北台感怀》意境开阔,怀古抚今,气韵流畅。我们来细细品味一下:
**赏析:**
1.**时空交织,今昔对照:**
* **“昔岁曾登”** 开篇点明是旧地重游,奠定了怀古的基调。
* **“今日晴明”** 则清晰地勾勒出当下重临的场景与心境。
* 这种今昔对比的结构,自然地将历史的厚重感与现实的明朗感并置。
2.**意象雄浑,胸怀壮阔:**
* **“镇北台”**:作为明代长城要塞的代表,本身就是边关雄险、历史沧桑的象征。
* **“长城遗迹”**:直接点明登临所见,是历史的见证,承载着无数烽火硝烟与戍边故事。
* **“满胸怀”**:一个“满”字用得极妙!不仅指眼前遗迹之多,更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心中被历史的洪流、边关的雄浑、民族的记忆所充溢、激荡的壮阔情怀。将外在景象与内在情感紧密交融。
3.**历史钩沉,点出险要:**
* **“三关扼控中原险”**:此句是对镇北台及长城历史地位的精准概括和深情咏叹。
* **“三关”**:泛指镇北台所辖或关联的重要关隘(如榆林卫一带的重要关口),点出其军事防御体系。
* **“扼控”**:形象有力地写出了长城要塞据险而守、控扼要冲的战略作用。
* **“中原险”**:强调了此处是守护中原腹地的关键屏障,其安危关系重大。此句道尽了此地曾经的烽火狼烟、金戈铁马,以及它在历史长河中的战略价值。
4.**转承自然,心境明朗:**
* 前三句侧重怀古,追忆历史之险峻与遗迹之沧桑。
* **“今日晴明爽气来”** 则笔锋一转,回到现实。
* **“晴明”**:既是实写眼前天气的晴朗明媚,也象征着当下和平安宁的时代氛围。
* **“爽气来”**:一个“爽”字,生动传达出作者登临此历史雄关时,在晴空丽日下,胸中块垒尽消、神清气爽、豁然开朗的愉悦心境。与前文“满胸怀”的历史厚重感形成鲜明而和谐的对比。
5.**情感升华,和平之思:**
* 全诗最动人的地方在于结尾的升华。作者没有停留在单纯的怀古幽思或对险要的赞叹,而是通过“晴明爽气”的自然景象,含蓄而有力地表达了对今日和平安定生活的欣然与珍视。站在昔日的军事要塞上,感受的不再是战争的紧张,而是和平的“爽气”,这种对比本身就有深刻的时代意义。
**总体评价:**
这首《镇北台感怀》是一首成功的怀古之作。它语言凝练,意象鲜明(镇北台、长城遗迹、三关、晴明爽气),结构清晰(今昔-历史-现实),情感真挚而富有层次(怀古之思、赞叹之豪、现实之欣)。特别是“满胸怀”与“爽气来”的呼应,将历史的沧桑厚重与现实的安宁美好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在凭吊古迹之余,更自然地流露出了对和平盛世的由衷赞美,余韵悠长。
文若兰先生此作,既有历史的深度,又有现实的温度,气度不凡,值得细细品味。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