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衢交警
通衢交警文若兰
指挥演奏道如弦,
顶日染尘耐苦寒
疏导八方无缪紊,
千条万缕保安全。
2025.7.24.
这首题为《通衢交警》的七绝诗,立意新颖,语言凝练,以生动的比喻和深情的笔触赞颂了交通警察的辛勤付出与重要作用。以下是鉴赏要点:
1.**巧妙的中心比喻:指挥演奏道如弦**
* 开篇第一句“指挥演奏道如弦”是全诗的诗眼和核心意象。
* 将交警指挥交通的动作比作“**指挥演奏**”,赋予了其极高的艺术性和神圣感。指挥家是乐团的灵魂,协调着复杂的声部;交警则是道路秩序的“指挥家”,协调着川流不息的车流、人流。
* 将纵横交错的道路比作“**弦**”(琴弦),形象贴切。道路如同巨大的乐谱,车辆在其上运行如同音符流动。这个比喻不仅描绘了道路的形态(线状、交织),更暗示了交通需要和谐、有序的“旋律”。
* 这个比喻瞬间将平凡甚至辛苦的指挥工作升华为一场宏大的、关乎城市生命律动的“**交响乐演奏**”,极富想象力和感染力。
2.**环境烘托与精神刻画:顶日染尘耐苦寒**
* 第二句“顶日染尘耐苦寒”聚焦于交警工作的**艰苦环境**和**坚韧品质**。
* “顶日”:直面烈日的暴晒,点明工作的酷热难耐。
* “染尘”:描绘尘土飞扬的工作环境,无论是汽车尾气还是路面扬尘,都附着在他们身上。
* “耐苦寒”:不仅指严寒天气下的坚守(与“顶日”形成全年无休的呼应),更概括了他们**耐受一切艰苦条件**的顽强意志和奉献精神。
* 这句诗简洁有力,通过具体的环境描写(日、尘、寒)和抽象的精神概括(耐),塑造了交警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群体形象。
3.**职责的核心:疏导八方无缪紊**
* 第三句“疏导八方无缪紊”直接点明交警的核心职责和卓越能力。
* “疏导八方”:强调其工作范围之广、责任之重,需要掌控来自各个方向、四面八方的交通流。
* “无缪紊”:“缪紊”指错误、紊乱。此词精准地表达了交警工作的最高目标和要求——**消除一切错误和混乱,确保交通的绝对顺畅、安全、有序**。
* 这句诗语言精炼、目标明确,是对交警工作价值最直接的肯定:他们是城市交通顺畅无阻、安全运行的关键保障。
4.**升华与点题:千条万缕保安全**
* 末句“千条万缕保安全”是对全诗的总结和升华。
* “千条万缕”:既呼应了首句“道如弦”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城市道路网络的密集、复杂与交织状态(如同千万条丝线/琴弦)。
* **“保安全”**:这三个字是整首诗最终的落脚点和核心价值所在。无论是指挥的“演奏”,环境的艰苦,还是疏导的辛劳,其最终目的和最高意义就是**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 这句诗点明了交警工作的**神圣使命**——在复杂如网的交通系统中,他们是安全纽带的编织者和守护者。
5.**艺术特色:**
* **比喻新奇贴切**:“指挥演奏道如弦”是全诗最大的亮点,赋予了平凡工作以诗意和崇高感。
* **语言凝练有力**:四句二十八字,高度浓缩,没有冗余,准确捕捉了交警工作的核心要素(动作、环境、职责、目标)。
* **结构清晰完整**:首句设喻,次句写人,三句写职,末句点睛(安全),层层递进。
* **情感真挚质朴**: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交警辛勤工作和重要价值的由衷赞美与敬意。
* **时代气息**:聚焦于现代城市不可或缺的职业,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总结:**
文若兰的《通衢交警》是一首构思精巧、情感真挚的颂歌。它以“指挥演奏道如弦”这一核心意象,将交警指挥交通的艺术性、重要性与艰苦性完美融合。诗中既有对具体工作场景和环境的生动刻画(顶日染尘),也有对其核心职责(疏导八方无缪紊)和终极价值(千条万缕保安全)的精准提炼。全诗语言凝练,比喻新奇,结构清晰,在短小的篇幅内,成功地塑造了交通警察作为城市秩序“指挥家”和安全“守护神”的光辉形象,表达了对这一平凡而伟大职业的崇高敬意。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