骤雨初收释闷围
骤雨初收释闷围文若兰
暑霁城街人骤增,
立消酷热享凉清。
夏来日烈居家久,
爽气涤心宜放风。
2025.7.12.入伏日
好的,这首诗《骤雨初收释闷围》描绘了夏日骤雨初歇后的清新景象和人们的心情,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清爽怡人。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逐句赏析:**
1.**暑霁城街人骤增:**
* **暑霁:** 点明时节(盛夏)和天气变化(雨过天晴)。“霁”字用得准确雅致。
* **城街人骤增:** 生动地捕捉了雨后街头的典型场景。闷热潮湿的暑气被雨水冲刷殆尽,人们迫不及待地走出家门,涌上街头,一个“骤增”精准地写出了人数瞬间增多的动态感和人们渴望释放的心情,呼应标题“释闷围”。
2.**立消酷热享凉清:**
* **立消酷热:** “立消”二字极其传神,强调了大雨驱散酷暑的迅速和彻底。之前的闷热仿佛瞬间被雨水卷走。
* **享凉清:** “享”字道出了人们此刻的惬意和满足感。雨后空气清新凉爽,沁人心脾,人们贪婪地享受着这份难得的清凉舒适。
3.**夏来日烈居家久:**
* 这句点出了背景原因。交代了为什么雨后的清凉如此珍贵——因为入夏以来烈日炎炎,酷暑难当,人们不得不长时间待在家中躲避高温。“日烈”、“居家久”清晰地勾勒出伏天生活的常态,为后文的“放风”做了铺垫。
4.**爽气涤心宜放风:**
* **爽气涤心:** “爽气”是对雨后清凉空气最贴切的形容。“涤心”是诗意的升华,不仅指身体感受到凉爽,更指这清新的空气仿佛洗涤了因暑热而烦闷的心灵,带来精神上的舒畅。
* **宜放风:** “放风”一词在此用得既通俗又巧妙。它本有“透气”、“活动筋骨”之意,常用于久居室内之后。在这里,它不仅指人们走出家门到户外活动,更深一层地表达了人们从暑热“围困”中解脱出来的自由和畅快感。“宜”字则点明了此时此景正是外出活动的最佳时机。
**整体评价:**
* **主题鲜明:** 紧扣“骤雨初歇解暑热”这一核心,生动展现了自然变化带来的生活场景转换和人们心情的愉悦。
* **观察细致:** 诗人对雨后街头人流的动态变化、空气的清凉感以及人们心情的转变,捕捉得非常细腻准确。
* **语言精炼:** 用词简洁有力(如“骤增”、“立消”、“涤心”),动词和形容词运用得当,富有表现力。
* **层次清晰:** 前两句写外在景象(雨后街景),后两句写内在感受(居家避暑与雨后舒畅),由外而内,结构分明。
* **生活气息浓郁:** 选取了夏日雨后这一常见的生活片段,写出了普遍的生活体验和感受,容易引起共鸣。“放风”一词的运用更增添了生活气息和亲切感。
* **意境清新:** 通篇洋溢着雨后的清凉、爽快和人们心情的放松愉悦,读来仿佛也能感受到那股涤荡身心的“爽气”。
**“堂赏”之我见:**
这首诗非常适合在厅堂中品读欣赏(“堂赏”)。它描绘的是寻常却美好的生活场景,语言平实而不失雅致,意境清新宜人,格调明朗向上。在炎炎夏日或任何烦闷之时读来,都能让人感受到那份雨后的清凉与心灵的舒展,起到“释闷”的效果。其描绘的画面和传递的舒畅感,也值得在清雅的厅堂中细细品味。
**总结:**
文若兰的这首《骤雨初收释闷围》是一首清新可喜的夏日即景小诗。它敏锐地捕捉了伏天雨后转瞬即逝的清凉时刻,通过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人们涌上街头享受清凉的动态画面,并抒发了暑热消散、身心涤荡的畅快之情。生活气息浓厚,意境爽朗,读来令人心旷神怡,确是一首值得在堂上品读的佳作。
页:
[1]